朱伟军:二十五年了,还是最喜欢这弥漫的粮食气息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新河路八号,几条蜿蜒小路围绕,灌木和樟树迎着风从石子路两旁排开,一直蔓延至远方的连绵群山。这里少有人至,夏季响着虫鸣,冬季听得见雪声,偶尔电瓶车驶过。从敞开的铁门旁可瞥见白底黑字的牌子——萧山新开河中心粮库,这里是朱伟军守了二十五年的地方。

转行

二十五年前从未摸过稻谷

在粮库二十几年,朱伟军依旧喜欢这里弥漫的粮食气息,一开始,他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守粮人。

1988年进入萧山粮食加工厂,朱伟军干的是机械操作工,压冲床、做模具,一粒稻谷都没碰过。1997年,加工厂和临浦新开河中心粮库合并,取消了操作车间,朱伟军也从机械工转岗成为粮食保管员。

“两份工作基本上没有什么交集,要说有,就是一些机械操作能力,但粮食保管的知识都得重新学起。”这对朱伟军来说,无疑是一场大的考验。他跟着粮库一位三十多年经验的老师傅,从闻粮、看粮学起。

没有基础,朱伟军的脑子里只有“勤快”两个字,在他看来,这是作为保管员最基本的要求。“没有捷径,就是每天有事没事去粮库转转,熬过几轮‘双抢’,也就慢慢熟悉了。”眼下,朱伟军已经成功拿到了高级保管员资格证。如今两手一抓,就能判断粮食的“健康状况”。

采访的时候,他有些局促地搓着自己的双手,那是一双布满了被麦壳稻穗割划出伤口的手,手指粗糙而有力,掌心的位置长着四个老茧,指缝和手掌的纹路里还渍进了一些浅黄色的麸皮。

偏见

“你每天是不是就是看看粮食?”

“你每天是不是就是看看粮食?轻松得很?”朱伟军不记得是第几次被问这样的问题,“虽然我们每天或者每年要做的事情都比较规律,但基本也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新开河中心粮库虽不算大,但也存储了一万吨储备粮。保管员每天需要对所有仓库进行检查,测粮温、空气湿度、含氧量等,每个星期对粮食进行虫害检查,看看有没有活虫、什么样的虫、每种虫有多少头、虫种的性质等,再判断虫害的等级。

冬天,用大功率的离心风机把外头的冷空气鼓到粮堆里,保证粮食处于一个比较低温的状态;夏天室外温度高,仓里得安装专用空调,给粮堆吹冷气。

到了收购时节,则会更加繁忙,种粮大户们将粮食运至粮库,朱伟军和同事们需要尽快进行抽样化验,合格开单后过磅、卸粮、回磅,而这些只是新粮入库工作的开始,接下来,还要对粮食进行烘干、储存、压盖密闭、平整粮面,每日数据记录,从早上七点要一直忙到晚上十点。

对于朱伟军来说,这样忙碌的阶段,一年有三次,“5月份小麦收购,7月至8月早籼稻,10月份晚稻,每个阶段基本都会持续1至2个月。”收购阶段几乎从夏天持续到秋冬。

9月,顶过今年夏天四十多摄氏度的高温,再有一个月,朱伟军和同事们将迎来下一轮收购,又是一整年的粮,又是一整年的日子。

原标题:朱伟军:二十五年了,还是最喜欢这弥漫的粮食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