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着柔美动听歌曲的人形机器人“邓丽君”、全自动化的核酸检测机器人、能够上山入海的各式特种机器人、可军用可民用的“巨型”无人机机器人……在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博览会现场,记者感受到智能机器人正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安全、便捷、高效。
当前,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机器人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已经初步形成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同时“机器人+”应用不断拓展,产业整体呈现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态势。《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显示,预计2022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174亿美元,五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2%。其中,2022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7亿美元,服务机器人达到65亿美元,特种机器人达到22亿美元。
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机遇期
机器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端制造深度融合的成果,呈现出技术快速迭代、产业高速增长、应用持续深化等趋势,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
多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制定产业规划、激励技术创新、培育应用场景、优化市场环境等举措,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领航峰会上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基础能力明显提升,市场主体优化壮大,技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我国机器人产业覆盖了从零部件、整机到系统集成、检验检测全链条,在部分关键环节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基本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形成了整机集成与创新应用优势,在全球产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机器人产业正在迎来一个创新发展、升级换代的重要机遇期。
随着“机器人+”行动稳步实施,机器人应用广度深度加速拓展,助力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业机器人已在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得到应用,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系统已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在精密制造场景,工业机器人在融入了柔顺力控特性后更加柔性化,可实现更高精度、更强灵敏性的应用,在装配、研磨、铆接等复杂精密场景加快普及应用。重庆华数针对3C产品推出精密加工机器人,重点突破笔电全制程典型工序应用,建立以打磨、涂胶及装配为代表的复杂应用,实现全制程机器人生产及立体库全套自动化工厂应用。在视觉增强场景,智能采摘机器人可采集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像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采摘,并能预测作物产量和病虫害概率。
在特种机器人方面,随着行业技术持续进步和应用需求不断挖掘,机器人发挥自身作为“钢铁侠”的优势,帮助人类征服星辰大海。在深海,山东未来机器人开发的深海铺缆机器人具有国内首创的大水深智能作业能力,具备水底行走、悬浮机动、精准导航定位等技术,抗水流能力强,可在1500米深的海洋中进行人工无法完成的海底光缆、电缆、管道等铺设作业。在航天领域,问天实验舱携带移动灵活、定位精准的小机械臂,成功完成舱外设备巡视测试。
在服务机器人方面,创新产品不断落地推广,技术融合发展创新活跃。例如,北京梅卡曼德将深度学习、3D视觉等前沿技术与机器人深度结合,为制造、物流等行业客户提供拆垛、无序工件上料、缺陷检测、尺寸测量等先进的机器视觉解决方案。在医疗领域,北京大艾机器人根据患者在康复早、中、晚期不同的康复实际需求,丰富医疗康复机器人产品矩阵,提升康养效率。在无人配送领域,京东、美团、沃尔玛、亚马逊等企业都推出了无人配送机器人。
机器人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疫情之下,各行业使用机器人的意愿进一步提升,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强劲反弹,安装量创下历史新高,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持续高速发展、创新活跃,有力促进全球经济回暖。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应用市场。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与机器人技术加快融合,机器人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层出不穷,机器人产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前景广阔。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机器人产业主要集聚区分为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六大区域。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在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基础最为雄厚,京津冀地区机器人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东北地区虽具有一定的机器人产业先发优势,但近年来产业整体表现较为有限,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表现出相当的后发潜力。
为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报告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持续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强化核心技术研发,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二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三是有效拓展应用场景需求,扩大机器人应用范围,开展特色领域应用推广。四是营造良好创新发展环境,搭建开放共享创新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记者邓聪)
原标题: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 助力社会智能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