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取代美元?取代第三方支付?

近日,在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中国金融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名誉院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对正在试点的数字人民币相关误解作出澄清回应。

不是用来取代美元的

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尚未正式发行的、正在试点测试的法定数字货币,即“数字货币电子支付”(DC/EP)。

中国人民银行自2014年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2017年末,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组织部分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的研发。

目前,数字人民币已在广东深圳、江苏苏州、北京等地开展试点工作,有关数字人民币的话题讨论热度也居高不下。

与此同时,市面上也出现了对数字人民币的误解。

现在,外媒比较多的一种说法是中国的DC/EP不管怎么发展也替代不了美元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

周小川表示,这个说法本身就不太对。因为DC/EP的发展主要是立足于中国国内支付系统的现代化,跟上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步伐,提高效能、降低成本,特别是为零售支付系统服务。设计的本来目的和努力方向就没有想取代美元在国际上作为储备货币和支付货币的地位。

不要过多和人民币国际化联系

另一种误解是把数字货币的研发和试点与人民币国际化密切挂钩,认为数字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化帮助不大。

对此,周小川回应,人民币支付系统的现代化、数字化对于提高人民币的地位,提高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会有一定程度的帮助,但帮助也不是太大。人民币国际化更多地取决于体制、政策上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展,而不是取决于技术上的因素。

在他看来,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货币的地位应该提高,而且也确实有提高的潜力。这些年在技术方面也有很多开发,譬如跨境人民币的支付系统(CIPS)等。

但是否可以利用数字货币这类技术让货币地位上一个很大的台阶?周小川直言,不要太高估技术方面的因素,更多的是体制和政策上的因素,还有未来改革开放选择的问题。

“一个货币能否被广泛接受,可能取决于一国的经济体量、贸易体量、对外开放程度,不是说能够强求国际上的用户怎样选择,(客户)都是有自主选择权的。所以这种运筹的广泛性,不仅是技术特性。”周小川解释说。

周小川进一步表示,数字人民币会率先尝试在跨境零售领域使用,包括旅行者商务访问之间的使用、零售网购等。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批发金融交易、贸易汇款等各个方面,要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还需要在政策体制方面不断向前迈进。如果未来在这些方面能够取得进展,才是人民币国际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大步伐。

不是想取代第三方支付的角色

对于人民银行推动DC/EP是想取代现在第三方支付角色的说法,周小川指出,这也是一种妄议。

周小川表示,人民银行明确地说DC/EP的计划是一种双层系统,而且整个研发队伍是由人民银行组织,由主要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和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同参与研发,是在他们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瞄向升级换代的新台阶。

“大家都是在一条船上,当然在一条船上的人有时候也会有不同意见,有时候也可能在一些问题上有争议,但毕竟是一条船上,并不是谁会取代谁的说法。”周小川说,“有些莫须有的概念或者说法其实是缺乏对研发计划和试点的理解,同时也容易造成‘这山望着那山高’。”

要在保护隐私、反洗钱等方面取得平衡

针对关于数字人民币可控匿名的议论,周小川认为,其实支付系统必然要在保护隐私和反洗钱、反恐、反毒品和反跨境赌博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一方面保证隐私,同时还要对某些活动实行必要的监控。

“中国DC/EP明确提出的概念叫可控匿名。从可控匿名本身来讲,它也并不是一个数学上能够精确定位的点,但是它表达的意思就是保护隐私和反洗钱、反毒品交易,在这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大家可以再深入研究这个平衡点究竟在哪里,但不要拿这个事贬低或者攻击DC/EP的进程。”周小川说。

周小川表示,在各种声音之下,需要增强沟通和讨论,使社会能够对数字货币的进展和开发有更明确的了解,以及对中国DC/EP有更好的了解。(记者李林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