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在奉节

“文旅中国”推出原创系列品牌文化栏目《诗景》,集诗词文化、自然风光、人文风物于一体,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国大美自然风光,诚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奉公守节

诗城奉节欢迎您

重庆东北部,三峡腹地有一座城

古称夔州,因“奉公守节”而名

千百年来

文人墨客慕名而至

李杜、苏白、陆放翁

摩诘、长吉、刘梦得

等历代名家诗人

在奉节写下万余首名篇传世

仅《夔州诗全集》

收录诗人742位

作品4464首

奉节无愧“诗城”之名

竹枝词源

奉节是竹枝词的重要发源地,公元222年,刘备兵败退居白帝城,次年于永安托孤,诸葛亮涕泣以对:“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后一心辅佐后主,六伐中原,积劳成疾,于公元234年病逝五丈原。公元649年,唐太宗旌表诸葛亮“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改地名为奉节,成千古佳话。

奉节自古奇山俊水,巴渝之地民歌盛行,汉初,群雄逐鹿。《隋书·音乐志》载:“汉高祖自汉中归,巴渝之兵执仗而舞”。三国时,诸葛亮出游奉节“长江之滨留下的水八阵(即为踏碛),千万支歌喉引吭高歌《竹枝》,声遏行云,响彻峡江河谷”(《巴蜀竹文化揭秘》)。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结庐夔州,作诗“竹枝歌未好,画舸莫迟回”。清翁方纲曰:“《竹枝》本近鄙俚。杜公虽无《竹枝》,而《夔州歌》之类即其开端。”杜甫将民间《竹枝》与《绝句》融合,是竹枝体绝句之雏形,为中国诗坛开辟出一个新境界。

公元822年正月,刘禹锡在夔州刺史,入民间,集歌谣精华,仿屈子楚辞《九歌》之精髓,采巴地曲谱,依调填词,首创新词《竹枝词九首》。其代表作《竹枝词二首·其一》道: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意清新,为后来者所推崇,《竹枝词》,又称《巴渝辞》《竹枝歌》,词意清新活泼,民歌气息浓厚,是奉节这一方水土孕育出来的独特诗词文化品类。刘禹锡之后,白居易、苏轼、苏辙、黄庭坚、范成大等争作《竹枝词》,至元、明、清,《竹枝词》诗风大盛,时至今日不减。

诗三百篇

论及关于夔州(奉节)的诗词名篇,可谓数不胜数,杜甫的《登高》、刘禹锡的《竹枝词》、张问陶的《瞿塘峡》……皆为脍炙人口之作。

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诗人李白行至三峡,舟不通航,滞留巫山,于奉节写下《宿巫山下》:

昨夜巫山下,

猿声梦里长。

桃花飞绿水,

三月下瞿塘。

公元726年,意气风发的李白,豪言“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在奉节写下《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江行几千里,

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唐峡,

遂步巫山巅。

( 注:瞿唐峡即今之瞿塘峡。)

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行至奉节,突遇赦书,欣喜若狂,乘舟东出夔门,写下了千古绝唱《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公元766年,“诗圣”杜甫初到夔州,有诗曰《移居夔州郭》:

伏枕云安县,迁居白帝城。

春知催柳别,江与放船清。

农事闻人说,山光见鸟情。

禹功饶断石,且就土微平。

一日,杜甫参加友人宴席,酒后作诗《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

骑马忽忆少年时,

散蹄迸落瞿塘石。

白帝城门水云外,

低身直下八千尺。

杜甫将夔州的山川形势、自然风光、古迹名胜和风土人情尽写入诗中,有《夔州歌十绝句》,其十曰:

阆风玄圃与蓬壶,

中有高堂天下无。

借问夔州压何处,

峡门江腹拥城隅。

此后,杜甫在夔州寓居三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古今七言律诗之冠”的人生悲歌《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末五代的诗僧贯休,于夔州作《晚春寄张侍郎》:

遐想涪陵岸,

山花半已残。

人心何以遣,

天步正艰难。

公元1101年,北宋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山谷,从江安登舟,顺江出川,途经巫山,作《减字木兰花·登巫山县楼作》:

襄王梦里。草绿烟深何处是。

宋玉台头。暮雨朝云几许愁。

飞花漫漫。不管羁人肠欲断。

春水茫茫。欲度南陵更断肠。

公元1165年,南宋诗人王十朋任夔州知州,在任近两年的时间,留世300多首诗词,其在《腊梅》诗中写道:

万松张盖黄尤好,

三峡藏春绿不枯。

题品倘非坡与谷,

世人应作小虫呼。

王十朋十分敬仰杜甫,在《夔路十贤少陵先生》一诗中坦言:

子美稷禼志,

空抱竟无用。

夔州三百篇,

高配风雅颂。

公元1170年,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伟大的诗人陆放翁从水路入蜀,奔波5000多里,上任夔州通判。夔州的诗词文化又迎来了一个新高峰。宦游夔州,陆游登白帝楼感怀杜甫而赋《夜登白帝城楼怀少陵先生》:

拾遗白发有谁怜,零落诗歌遍两川。

人立飞楼今已矣,浪翻孤月尚依然。

升沉自古无穷事,愚智同归有限年。

此意凄凉谁共语,夜阑鸥鹭起沙边。

在夔州,陆游曾为稻粱谋而感慨:“万里西来为一饥,坐曹日日汗沾衣。”曾感念一生飘零,在《试院春晚》 坦言:“此生飘泊何时已,家在山阴水际村。”也曾感怀过往,在《感昔》一诗中言:“白帝城边莺乱啼,忆骑瘦马踏春泥。老来感旧多凄怆,孤梦时时到瀼西。”亦兴起《探梅》:“白帝城边微雪过,青衣江上夕阳红。”此外,陆游还写了九首《三峡歌》,其中最有名的是:“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直到公元1172年卸任,陆游后来专门写了一首诗名为《思夔州》:

武侯八阵孙吴法,

工部十诗韶頀音。

遗碛故祠春草合,

略无人解两公心。

与陆游等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的范成大在《燕子坡》中这样描写夔州:

木末见夔峡,

一沟盎春泥。

中有天下险,

造化真儿嬉。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在奉节发出过这样的赞叹:“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

夔景称雄

夔门又名瞿塘峡、瞿塘关,于三峡西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高百丈,形同门户,故名。长江之水入峡,水深流急,波涛汹涌,令人心悸,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2005版10元人民币上的景点就是夔门。

奉节天坑地缝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南部山区,景点有天井峡地缝、一线天、小寨天坑等。2014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口北岸,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白帝城遗址包含两汉至宋明历代城址,属古今重叠型城址,以宋元时期所建白帝城保存最好,是奉节发展的“活化石”。

天鹅湖风景区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城区北部,原名大垭河水库。水库于1969年底竣工,耗时11年。

长龙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公平镇,为道教圣地。1998年,奉节县政府批准长龙山为县级风景名胜区。

诗城博物馆坐落在奉节宝塔坪,与白帝城相对,共有15个展厅,面积近三千平方米,展示了三峡地区的文明和古代人类遗迹。

奉节有“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的夔州风景,也有“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的人情故事,这是一座充满诗意的城市!这里是诗城奉节!

监制:李霞

策划:邵俊林

原标题:诗和远方在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