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中华古诗词?在我们民族的诗歌题材中,有生命的最美丽的花朵,有激情的最高度的昂扬,由于对世界抱着开明的看法而感到的丰富的满足,这一切都不难被移入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的、或长或短的传统之中,它们会在那里赢得一个不可比拟的、更加宽广的园地。我们徜徉在这样的诗词的文化园地,我们看到了历史上那些诗人体现他自己的年代,也看到了我们今天的自己。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中华古诗词构成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基础,它的气息我们可以呼吸到,它的因子充满了我们的血液,而这就是诗歌精神和时代的关系……
《中国诗词大会》2016年推出至今,已经有七个年头,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推出的《2022中国诗词大会》落下帷幕。《2022中国诗词大会》带动了现象级诗词热潮,随着古诗词阅读成为潮流,这使笔者想到关于诗词阅读方面的图书。
爱好古诗词的读者,最爱应是唐宋诗词,谁不会吟咏一些喜欢的唐诗宋词名句呢?而说到对唐诗宋词的赏析著作,大都不会忘记周汝昌的《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
周汝昌,是著名红学家、古典诗词研究家。中华书局出版的《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这本书,是周汝昌先生撰写的一部讲解唐诗宋词的名作。
我们该怎样读唐诗宋词?周汝昌先生说:以我之诗心,鉴照古人之诗心;又以你之诗心,鉴照我之诗心。三心映鉴,真情斯见。虽隔千秋,欣如晤面。这是说,作为对唐诗宋词的鉴赏者,品味“古人之诗心”,首先要具备一颗“诗心”,对阅读古诗词的读者来说也要有“诗心”。“三心映鉴,真情斯见。虽隔千秋,欣如晤面。”才能接近和理解“古人之诗心”,从而产生“诗心”的交融、审美的通感与情感的共鸣。在书中,周汝昌先生都是按照这样的一种鉴赏思路进行讲解的,其中不仅有诗词优劣的品评、文艺审美的思想和人生感悟,其实也是交给了我们读者一种阅读唐诗宋词的审美方法。
这本书中所选古诗词作品,并不遵循常见的“文学史模式”,而是完全以“个体鉴赏”为出发点,并考虑到一般读者的接受水平、兴趣及作品本身的浅深难易。作者写作此书的意图,就是希望引导读者去发现与感悟我国古典诗词的美,所以,周汝昌先生是把唐诗宋词的情思、笔致的深层领略作为了重点讲解的内容。
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也是一部讲解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秀图书。已届耄耋之年的叶嘉莹,是当今世界汉学家之一,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专家、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一生从事古典文学教学,一直做着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普及工作,为担负起古诗词、古典文化的传承使命而矢志不渝。很多读者说是叶嘉莹先生把自己引导进入了中国诗词殿堂。
叶嘉莹著有《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中国词学的现代观》等多种著作。她的《唐宋词十七讲》,在唐诗宋词研究文化领域颇有影响,深受读者好评。
《唐宋词十七讲》是叶嘉莹的唐宋词系列讲座之讲演记录,内容是《唐宋词名家论稿》的补充和完善,可以看作是一部完整的唐宋词史。
叶嘉莹曾说“词之为体,自有其特质所形成之一种境界”,并引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这就是说,词人的词作中所表现者,常是比诗更为深婉含蕴之一种情思和境界,更需要读者之细心吟味,方能有深入之体会。
我们翻阅《唐宋词十七讲》,可以看到该书分为“总序”“序论”“弁言”“自序”,叶嘉莹先生是从历史背景、生平经历、性格学养、写作艺术等方面讲解唐宋词的,全书十七讲一共论析了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词人十五大家。此书大致有这样几个重点:一是介绍每位作者时都特别注意其风格之特色与其所传达的感情之品质的差别;二是对词之演进和发展之过程的介绍;三是既兼顾不同时代词人纵横之间的影响及关联,又特别注意其虽相似而实不同的深微意境;四是对词之特质及传统词评中两种重要模式的介绍;五是结合了一些西方文艺理论;六是冀望能传达出来一种感发的力量,感受到词作的生动美感。
原标题:阅读古诗词从清流变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