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永远也猜不透网暴者肆意攻击人的角度。据媒体报道,不久前,95后女生郑灵华成功保送研究生,她拿着录取通知书给病床上84岁的爷爷一个惊喜,并将这一幕拍成照片和视频发到社交平台,很多网友点赞、祝福,但没想到的是,也引来了铺天盖地的谩骂与侮辱。原因竟然是:小郑的头发染成了粉红色。
都2022年了,还有人对染发者指手画脚,将之等同于“坏女孩”,甚至不惜将自己的偏见、愚见转化为恶语相向、人身攻击,对一名丝毫没有冒犯自己的陌生人肆意输出,真的匪夷所思。
其实,小郑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治愈和鼓舞人心的色彩。她生于贫寒之家,尚在襁褓之时,母亲离世、父亲外出打工,小小年纪就只能与爷爷相互依靠。老人靠在路边支摊修车、做木工贴补家用,但再苦再难,他也不愿让孙女放弃读书和追逐梦想。报考美术集训班、买钢琴学音乐……爷爷义无反顾地支持着孙女前进路上的每一步。或许也是因为如此,物质生活不富裕的小郑,精神世界充实阳光,她发布到社交平台的文字,透露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爷爷真挚的爱,温馨又不失幽默。
但就是这么一则普通人努力生活、追求自我完善的励志故事,却被一些心理阴暗者找到了染发这一不是槽点的尬槽点,用不堪入目的言语疯狂恶毒攻击;这种不正常的舆论生态,又被一些捕风捉影的营销号嗅到,小郑的故事被包装成卖各种课程的物料,沦为流量变现的道具。其中,也不排除一些平台和水军的“引导”,最终两股污流重合、叠加,合力演变为对当事人莫名其妙的深深恶意。
一张染发的照片,怎么就成了对一个人实施网暴的理由呢?原因或许只有一个:在一些网暴者的眼里,对他人的攻击并不需要什么站得住脚的理由,甚至也不必敬畏法律和道德,“只要我看不惯的,我就可以谩骂。你觉得不对,那是你的问题。”
屡次发生的网暴事件表明,对网暴者种种强盗逻辑不能再妥协和听之任之。须知,正常的价值观和舆论生态退一步,网暴者就会进两步,网暴的底线标准就会被拉低,社会对网暴的容忍度就会进一步拔高,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遭受无妄之灾。
小郑用行动诠释了回击网暴的正确姿势:经过复杂繁琐的维权后,她公证了上千条严重侮辱性的内容,准备起诉网暴者,她“不想放过每一个网络暴力的人”。是的,个体多点较真精神,充分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正当权益,是打击网暴乱象的关键一环。
也得承认,个体相较于体量庞大又躲在键盘背后的网暴者,力量对比毕竟悬殊。打击网暴更需要夯实网络平台的责任,用严密的制度和程序将网暴拦截在伤害造成之前。比如,网络平台建立“发言风险提醒”功能,对网友留言关键词进行基本筛查,对明显不正常的评论、私信加强监管,对屡教不改的用户和营销号建立“禁言”“拉黑”功能等。在用户投诉后,应尽量降低取证门槛,让受害者不再畏于维权门槛过高。
另外,有两种言论颇具迷惑性:一种是有网友表示不理解为什么要染发,另一种是为什么要将染发图片发到社交平台,“发出来了就要接受各种评论”。其实这是诡辩和曲解,有一点应该明确,伤害他人的权利,永远都是不存在的,包括所谓冠以“评论”之名的暴力。
原标题:这一次女生因染发被网暴,下一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