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对人群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威胁。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王洁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胸部肿瘤临床、教学以及转化、临床研究工作已近30年,在肿瘤内科治疗和多学科综合诊治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及多项国家级课题,文章在《J Clin Oncol》《JAMA Oncology》等业内顶级期刊上发表。除了自身令人瞩目的专业学术背景和科研成就外,多年来她带领团队不断探索肺癌精准治疗之路,为无数晚期肺癌患者延续了生存希望。王洁是我国肿瘤精准诊疗的学科带头人及新一代领军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钟南山说:“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
出生于医学家庭的王洁,家中数位长辈都是医务工作者,儿时就对医生这一职业充满了向往,“考大学报志愿时,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医学专业,”王洁说,在华西医科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读研究生期间,经前辈的指引,她接触到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肿瘤医学理念,被肿瘤学浩瀚无边的未知所吸引并投身其中。
2002年,王洁作为访问学者奔赴UT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开始了为期两年的交流学习之旅。学成后选择回国,并将自己在国外所接触到的最前沿的东西带回给祖国。归国后王洁更是凭借扎实的学识、前沿的医学理念,带领团队在肺癌分子分型个体化诊疗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和创新性的成果。
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临床实践上,王洁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她依旧保持着对自己的高要求。王洁说:“在我工作的医院里,常常可以看到90岁的老院士依旧和一线医生一起查房,所以在我看来,选择了医学这条路,那这辈子就不能停下来,就是需要活到老学到老。”
将研究与临床实际问题相结合,使患者受益
作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死亡率都位居第一。“由于早期肺癌症状不明显,70%以上的患者一经发现,往往已是中晚期。”王洁说,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精准治疗方法的出现,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但在对肺癌患者进行靶向治疗之前,需要检测患者基因突变模式,从而筛选出有效受益人群,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突变,关注耐药性产生时间,及时发现并调整治疗方案,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希望。
过去,利用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进行基因检测是分子分型的常规标准,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即可获得精准的个性化治疗。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多数肺癌患者确诊时往往已到晚期,获取足够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基因检测非常困难,大约30%晚期肺癌患者因此丧失了接受靶向治疗机会。为使更多患者能够从靶向治疗中获益,2006年,王洁前瞻性地提出:是否能够采用患者外周血替代组织标本进行基因检测?因此,王洁带领团队在一条尚未攻关科研的医学领域开启了艰辛探索。
2009年,团队成功建立外周血动态检测肺癌驱动基因的新技术和无创肺癌诊疗体系,并将系列成果发表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国际著名肿瘤学家Thomas J.Lynch教授评论:“该研究是迄今第一个分析外周血EGFR突变检测可行性及临床意义的研究,代表该领域的重大进步。”同时,此项研究还获得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优秀摘要奖,以及中国肿瘤研究年度十大进展,改写了中国原发性肺癌的诊疗指南。
在取得上述原创性成果后,王洁和团队并未止步,又发起一系列基于外周血分子分型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包括国际上首个基于ctDNA EGFR突变决定一线EGFR-TKIs治疗的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BENEFIT研究),为ctDNA EGFR突变分型及疗效预测提供了迄今为止国内外最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使晚期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从10个月延长至30个月左右。
面对这份沉甸甸的科研答卷与成绩,更令王洁欣慰的是,与合作团队建立的无创肺癌分子分型惠及患者105万,试剂盒广泛应用于全球50多个国家和300余家三甲医院,有效避免了靶向药物滥用,提高了临床患者的获益。
抓机遇,迎挑战,带领学科发展
从医近30年,王洁一直保持着繁忙的工作节奏。作为国家癌症中心的肿瘤大内科主任,她肩负着更多的责任,特别是中国肿瘤学科的发展。王洁说:“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肿瘤学科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你可以看到不断有新的东西出来,促使你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中国也要抓住时代的机遇,迎头赶上。可以说在某些领域中,中国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取得领先地位,甚至是起到引领作用。”
多年来,由于在肿瘤内科领域的突出创新和原创性研究贡献,王洁获得同行的认可。她坚信技术需要创新,更需要推广和传承,所以在临床、教学以及科研的工作外,王洁长期致力于临床肿瘤学继续教育、规范化诊疗以及中青年骨干的培养。只有全面提高中国临床肿瘤学的学术水平,才能使更多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