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麦收新事

茌平4亿斤小麦采用新模式进行收购

小麦收购“延期点价”

“每斤小麦涨了0.1元,多卖了2500元!13天前,1.5元算高价了,1.6元哪敢想啊!”6月15日,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信鸽面粉厂,茌平区振兴街道赵王村农民范培荣收到了卖粮款。

原来,范培荣的2.5万斤小麦早在6月2日就已卖给信鸽面粉厂。之所以现在才结算,是因为盼着“再涨点”,就采用了“延期点价”模式。6月15日,范培荣收到信鸽面粉厂发来的“1.6元”的短信,他决定趁着高价“点价”结算。

所谓“延期点价”,就是卖小麦时不规定价格,只登记村庄、姓名、斤称等;待小麦入库,企业根据小麦市场价格的变化向农户报价,农户觉得哪天价格合适,就可以在哪天“按下确认键”,“点价”结算。同时,企业接货即获得小麦所有权,可直接投入生产。

过去,麦收后农民常常因为卖与不卖纠结:不卖,家里粮食存储条件差,容易霉变虫咬,不仅造成粮食损耗,还可能变成陈粮砸在手里;卖,小麦刚下来,对市场行情摸不透,又怕赶不上高价钱。

近年来,茌平区开始在“信鸽”“三月柳”等7家面粉厂粮食代储业务的基础上,尝试推出“延期点价”模式,并逐步扩大到“仁和”“鑫焱”等102个仓储企业。这些仓储企业在每个乡镇驻地都设粮食收购点,农户可在5公里内就近选择收购点。

“延期点价”后,农户卖粮再也不纠结了。以范培荣家为例,今年种了17亩小麦,所产2.5万斤小麦直接从地头送进了“信鸽”。今年,他所在的赵王村小麦种植面积3000亩,总产量420万斤,其中360万斤就是通过这种模式“卖”给了仁和粮食收储有限公司。

“去年以来,小麦价格持续上涨,从最初的每斤1.19元一路涨到最高每斤1.7元,麦收前又回落到每斤1.5元,农民惜售情绪趋强,而企业也面临‘收,缺钱;不收,缺粮源’的现实。”茌平区粮食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贾廷泉说,“实行‘延期点价’就是立足小麦普遍‘看涨’的预期,靠市场机制破解‘两难’,实现农民和企业的双赢。”

信鸽面粉厂负责人给记者算了笔账:“4亿斤小麦如果存在农户家里,每年保守损耗200万斤;如果收完后直接按照‘延期点价’的模式卖给企业,就能减少这笔损失。农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对高价时结算,按每斤多卖0.1元算,4亿斤就是4000万元。对企业而言,4亿斤小麦至少需收购资金6个多亿,农民如延期1年结算,光利息能省2600多万元。”

“双赢”的背后是粮企信用体系建设的加持。茌平区为“延期点价”企业设立资产评估、信用评级等10多条准入门槛,定期对企业资金流向、兑存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企业留足备用金、完善出入库管理等制度,防范运行风险并及时反馈市场价格变化信息。

去年,茌平区靠“延期点价”收购小麦达到3.6亿斤;今年突破4亿斤,占茌平区小麦总产量的43.9%。(大众日报记者胡磊 薛良诚 通讯员郑兆雷 刘明明)

诸城小麦机收减损比武成绩创山东省最优

机收减损“摆起擂台”

6月15日,山东省(诸城市)小麦机收减损比武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会,在潍坊市密州种业有限公司托管示范田里拉开帷幕。

一字排开的1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随着裁判长一声令下,依次驶出。还没等农机手折返,潍坊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于友波等三人立马带着早已备好的一平方米塑料架框定起测评区域,仔细捡拾掉落在地上的麦粒。现场将对比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范围内漏粒漏穗多少、收割机工作效率高低、麦茬株高程度及农机手操作规范与否等进行评比。

二十多分钟过去,于友波将巴掌大的地块搜寻了多次,看着手中一次性纸杯里的三五粒小麦,他展露喜色:“农机手损失率在1%以下,这样的技术已经相当不错了。”

这次机收比武,考验农机手驾驶操作技能,机收损失率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潍坊市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谭佃会说,技术环节减损,主要看农机质量和农机手的操作技术,国家要求损耗率在2%以下,比赛中损耗最少的农机手损耗率为0.6%。“按照平均亩产1000斤,损耗了六斤,这在山东省来说都属最优成绩。按照诸城市93.39万亩小麦计算,每减损0.5%,就可以增加粮食460万斤以上,而我们还可以降得更低,机收减损应该大力推广。”

参与比武的诸城市百兴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王志海是位20多年的老农机手,这次获得了第三名。他告诉记者,为了减少损耗,针对每台设备和小麦成熟度,他们都有注重的技术点。“比如前进速度、滚筒转速和风机风量等都不一样。东边一号机因为地块干,跑得就快。我处的地方小麦还比较生,速度就要慢一些。”

“六斤麦就是1200穗,能装一袋子,虽然最少了,粮食减损还需要努力。现在我们也在随时淘汰旧设备,更新现代化设备。”王志海说。

“这是山东省10个小麦机收减损比武活动的收官之战,从目前情况来看,科学减损的成效越来越明显,主要得益于农机装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机手操作技能的提升。潍坊市是现代化农机具装备研发和生产聚集地,在减损降耗上优势更足。”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管延华介绍,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山东要求小麦平均机收损耗率控制在2%以内,按照去年山东省收粮530亿斤计算,机收损耗率减少1个百分点,就能增加粮食5.3亿斤。

当天,在收割后的麦田里,还举行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业演示,拖拉机拉着“2+4”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播种机缓缓向前,一次性就能完成开沟、侧深施肥、破茬、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采用‘一行玉米+四行大豆+一行玉米’的种植模式,种肥同施、播种效果好、出苗率高,时速能达到8—10km,可实现玉米产量基本不减产,一亩地还能加收200斤以上的大豆。”潍柴雷沃农机具事业部总经理程光科说。(大众日报记者 张鹏 通讯员徐春光)

原标题:山东:麦收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