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四大湾区绿色发展路径与基本特征(上篇)

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绿色发展视为“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要打赢这场革命,不仅需要明确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与消耗型经济发展模式间的突出矛盾,提出社会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保护兼顾的理论路径;还需要大量典型性区域绿色发展的宝贵经验,为不同类型区域向绿色可持续之路迈进提供重要参考。

湾区作为区位优势与产业集群优势极为明显区域,往往具有宜居、宜业、宜商、宜游4个特征;而中国的粤港澳大湾区、日本的东京湾区、美国的旧金山湾区和纽约湾区由于在全球湾区经济带中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被称为全球四大湾区。

本文选取全球四大湾区作为案例研究的分析单元,通过对研究文献和网络资源的回溯,找出全球四大湾区在绿色经济与绿色环境 2个维度上涉及6组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总结全球四大湾区在 6 组评价指标中的差异性特征,最终形成湾区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一般性理论模式。

1 绿色政策

(1)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从规划的角度提出该湾区未来政策制定的导向,如:

  • 基本原则包含绿色发展、保护生态;
  • 战略定位包含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 发展目标包含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优美。

同时,该文件也提出两步走的时间表:

  • 到 2022 年,绿色智慧节能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初步确立;
  • 到 2035 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2)东京湾区

  • 20世纪60年代开始推行产业振兴扶植政策,旨在摒弃该湾区原有资源消耗型产业,通过贷款和财税减免来扶持新兴产业和低能耗产业的快速发展;
  • 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重化学产业政策,其化工原材料供给基本来源于进口,有效遏制了该湾区的生产污染;
  • 20 世纪90年代又推行了后石油危机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能耗小、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中高级重化学工业,致使该湾区的环保质量进一步提升。

(3)旧金山湾区

  • 制定了宜居、宜业的“优先发展区规划”(PADs)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先保护区规划”(PCDs);
  • 通过政策引导推进清洁技术、可再生能源及其他可持续发展项目的落地,出台针对节能减排的《可持续社区与气候保护方案》(加州第375号参议院法案);
  • 制定了美国最严格的绿色建筑标准及节能环保的补贴政策;
  • 支持与资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成立了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奠定了该湾区成为全球清洁能源研究中心的地位。

(4)纽约湾区

  • 20 世纪60年代启动了“再集中”战略规划,关注焦点由城市建设演变到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活空间布局 2 个维度上,旨在通过环境、交通、居住政策来复兴湾区旧城;
  • 20世纪90年启动了“重建经济、公平与环境”(3E)战略规划,其中规划中的“绿地方略”成为该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 2017年,纽约湾区再次启动了“区域转型”战略规划,“宜居”“可持续性及治理”成为此次规划的2个重要议题。

2 绿色投入

(1)粤港澳大湾区

  • 拥有总市值全球第三(香港交易所)和全球第五(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交易所(截至2016年),还汇聚了 70多家全球资产规模排名前100位的银行、保险、证券、风投基金等金融巨头;
  • 创投基金总规模和创投总资本分别约占中国的36%和40%,已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区域性创投金融中心;
  • R&D投入约仅占该湾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2.7%(截至 2016 年),其中企业贡献率与全球发达地区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

(2)东京湾区

  • 拥有良好的金融实力,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稳定在全球前五位,其金融业主要依靠银行业进行支持,银行类金融机构数量占湾区所有金融机构数量高达35%;
  • 从 2010年至今,东京湾区R&D投入强度呈现平衡的状态,基本在 3.5% 左右浮动;
  • 其中,企业R&D投入贡献率约在72%,政府R&D投入贡献率约在20%,其他非营利性社会机构 R&D 投入贡献率约在8%。

(3)旧金山湾区

  • 被冠以美国科技金融与全球金融衍生工具发源地之名;
  • 拥有1000 多家风险投资公司和2000 多家金融中介服务机构,风险投资规模占美国风险投资总额的 1/3,其中 80% 以上的风险基金来源于私人的独立基金,包括个人资本、机构投资者资金、大公司资本、私募证券基金、共同基金等;
  • 2016 年,旧金山湾区R&D投入强度为5.02%,其中企业R&D投入贡献率约86.3%。

(4)纽约湾区

  • 被誉为“全球金融心脏”,汇聚了全球总市值前两位的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金融服务业占湾区GDP比重高达15.39%,2900多家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领域的巨头企业将总部或分支机构设立于此;
  • 但纽约湾区的 R&D投入强度并不高,如具有代表性的纽约州R&D投入强度仅为 1.55%(截至 2016 年),位于美国所有州的第 30 位,而企业 R&D 投入贡献率也仅有 68.4%。

3 绿色科技

(1)粤港澳大湾区

  • 拥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国际知名的本土名校;
  • 推动合作办校模式,吸引海内外60余所名校进驻;
  • 发起的非营利性大学合作联盟来实现教育平台融合和教育资源共享,截至2016年共有26所高校加盟;
  • 引导高技术企业结合自身特色将粤港澳大湾区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到企业内部。

(2)东京湾区

  • 设立了263所高等教育院校,拥有东京大学、庆应大学、武藏工业大学、横滨国立大学等大批日本著名高等学府;
  • 佳能、三菱、丰田、索尼、东芝、富士通等国际知名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首都圈港湾合作推进协议会”成功帮助原来隶属于日本文部省的高校与研究所争取到独立法人机构的地位,增强了高校与研究所进行产学研的动力。

(3)旧金山湾区

  • 拥有公立大学34所、私立大学49所、5个美国国家级实验室,以及数以百计的校企联合研究所;
  • 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高校基础研究实力引领全球信息科技底层技术发展 ;
  • 25岁以上人群受过高等教育的占旧金山湾区总人口的 42%(截至2013年),位列美国之最。

(4)纽约湾区

  • 拥有58所大学,其中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享誉全球;
  • “普及教育学前计划”与“开端计划”使纽约湾区的教育资源完全实现了终身化、普及化和国际化 ;
  • 作为全球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通过人力资源运用聚集了众多跨国精英,为湾区带来了强劲的智力资本和技术红利。

4 绿色产业

(1)粤港澳大湾区

  • 第三产业占比约为78%(截至2016年),其数字(智慧)产业、航空航天、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经济等领域成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石;
  • 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平台、科技金融服务与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结合,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银行、生物种质银行、绿色债权、碳资源、绿色供应链等绿色金融领域的健康发展构建了坚实的基础。

(2)东京湾区

  • 第三产业占比约为82%(截至2016年),退出了石油、化工、钢铁等重工业生产,重点布局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成长性高的服务行业、奢侈品生产业和出版印刷业;
  • 东京湾区官办金融业为具有潜质的高端服务业企业(集中在信息化与数字化领域)追加信用担保且至少承担一半,这不仅带动了企业的创新水平和工业化率,而且使其享有其部分收益的分配权。

(3)旧金山湾区

  • 第三产业占比约为83%(截至2016年),形成了三大产业集群——信息技术驱动的服务业、生命科学驱动的医疗产业、清洁技术驱动的节能环保产业;
  •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成立了旧金山湾区生物银行,主要从事湾区人口的基因组测序及疾病的防控工作;
  • 同时,旧金山湾区设立专门的生物产业基金对生物银行的运营、研究与成果转化工作进行投资。

(4)纽约湾区

  • 第三产业占比约为89%(截至2016年),除金融与地产外,纽约湾区在技术商业服务、教育医疗、信息产业3个产业所占产值比重也比较高;
  • 纽约湾区自20世纪90年代后几乎摒弃了原有的制造业发展方向,去“工业化”意图十分明显;
  • 其金融业在全球最早尝试了将地区基建项目的生态/环保评估引入融资授信体系中,成为绿色金融探索的先行者。

5 绿色治理

(1)粤港澳大湾区

  • 启动了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 制定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清洁航运实时监督、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统筹防治臭氧和PM2.5污染的治理方案;
  • 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土壤治理修复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受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示范,强化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防控农业面源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

(2)东京湾区

  • 以“首都圈港湾合作推进协议会”为代表的智库组织成为主导该湾区绿色布局、提出生态补偿方案的重要力量;
  • 分区域成立公信力极强的环保自治体,推广绿色低碳经验、传授环保知识、监督区域生态环境、开展跨区域环保交流合作;
  • 在“首都圈港湾合作推进协议会”的支持下,东京湾区还成立了众多非政府组织(NGO),他们以家庭为代表开展环保活动,为公众建立环保知识库,并积极宣传低碳可持续的环保理念。

(3)旧金山湾区

  • 组建了美国最大的替代燃料市政车队;
  • 建立了0垃圾填埋、50%的可持续出行方式、100%可再生能源、增加森林碳汇的监测系统;
  • 建设了新型水资源处理系统,加强地下水、雨水、回收水的综合利用;
  • 大力推行光伏发电和生物质项目在湾区投入使用;
  • 为改善湾区空气质量,实施固定源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加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管理。

(4)纽约湾区

  • 组建纽约湾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咨询委员会,针对高国际化引发的环境问题制定了预警方案;
  • 推动公众、企业、智库共同参与湾区环境治理;
  • 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将特拉华州的水供应系统管理由宾夕法尼亚州和新泽西州统一划归纽约市,进行统筹管理;
  • 将80%的固体垃圾运输到其他地区(部分输出海外)进行填埋,20%固体垃圾进行回收。

6 绿色人文

(1)粤港澳大湾区

  • 绿色价值观将成为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 年均吸引外籍游客169万(截至2016年);
  • 最近5年,PM2.5介于25~30μg/m3;
  • Global Forest Watch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森林覆盖率约为50%,地表水、黑臭水体占比 8%;
  • 就业与居住区域均集中在中心城市;
  • 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公路网络已成为全球最密集的客运及货运交通系统,未来有望实现“一小时生活圈”。

(2)东京湾区

  • 居民垃圾分类水平全球最高;
  • 年均吸引外籍游客556万(截至2016年);
  • 最近5年,PM2.5<15μg/m3;
  • Global Forest Watch公布的东京湾区森林覆盖率约为45%,地表水、黑臭水体占比0%;
  • 居住区域与就业区域分割明显,就业集中在海岸线,居住分散在各个城市;
  • 东京湾区交通网络极度发达,城市间“一小时生活圈”已经完全实现。

(3)旧金山湾区

  • 居民垃圾回收率全球最高;
  • 年均吸引外籍游客1651万(截至 2016 年);
  • 最近5年,PM2.5<15μg/m3;
  • Global Forest Watch公布的旧金山湾区森林覆盖率约为35%,地表水、黑臭水体占比0%;
  • 就业与居住区域均集中在海岸线周边;
  • 为加强旧金山湾区城市间交流,满足海运、航运运输需求,建设了快速交通系统(BART)并投入使用。

(4)纽约湾区

  • 居住环境成为湾区居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
  • 年均吸引外籍游客5200万(截至2016 年);
  • 最近5年,PM2.5<10 μg/m3;
  • Global Forest Watch公布的纽约湾区森林覆盖率约为40%,地表水、黑臭水体占比0%;
  • 就业与居住区域同样集中在中心城市;
  • 构建了便利的城市间水运交通系统,成为美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水运交通枢纽。

根据对全球四大湾区绿色发展6个评价指标内容的梳理,本研究总结了全球四大湾区绿色发展基本特征。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理事。)



原标题:全球四大湾区绿色发展路径与基本特征(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