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猾”的新冠病毒并非不可战胜

近期,新冠肺炎的防控形势出现新的复杂变化。潜伏期超长者、无症状感染者、康复后继续带毒者、粪便带毒、尿液带毒、唾液带毒、眼分泌物带毒、宠物带毒等现象次第报道,掀起了一波波新恐慌,有些人甚至担心新冠病毒“不可战胜”。

其实,潜伏期超长者、无症状携带者、康复者长期带毒毕竟是少数,而且只有当感染者的病毒载量达到一定值,才会具有传染性,可以说不是所有无症状感染者、康复后带毒者都有传染性。

另外,总体看新冠肺炎还是自限性疾病,感染者即便在较长一段时间带毒,病毒最终还是会被清除。

无论如何,经过一个多月的严厉控制,新冠肺炎在我国已经从指数增长和高位运行阶段,进入到有效控制和歼灭阶段。这有力地说明我们的防控措施是能够战胜这个看起来防不胜防的病毒。

为什么能够战胜?因为我们减少出行和聚会,就减少了与感染者接触的机会。人人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这样即使接触到一些有症状的或无症状的感染者,也能避免感染。

实际上,除了我国,在越南等地,对疫情的控制措施也都发挥了很好的效果。

现在,我们很难立刻彻底阻断疫病的传播。但是依据前段时间的防控成效,我国各省区市的防控措施都把R0值降到了0.1以下,也就是一个感染者平均传染的人数不到0.1。再经过一段时间,彻底清除疫病不是问题。

随着一部分出院的康复者核酸检测复阳,有人提议需要重新评估我国出院和康复标准。考虑到经济社会成本和可操作性,我个人认为目前的标准不需要进一步严格,但应加强对出院患者的持续关注。

目前大家最关心的是,在国内疫情从有效控制逐渐走向歼灭时,国外疫情却呈现出了暴涨态势。那么从全球视野来看,新型冠状病毒究竟有多大的危害性呢?

在1月底,全球99%的病例都在中国,那时我便提出新冠肺炎最大的风险不在国内,而在国外,因为中国肯定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和消灭疫病,而很多国家要么不太重视此次疫情,要么没有中国的诸多优势。

目前从国际疫情暴涨的态势看,这个病引发全球大流行的可能性很大。

当然,如果各国一致采取强有力的防控措施,还是有希望清除这个病毒。

即使不能清除,强有力的防控措施也能显著减缓它的扩散蔓延速度,防止出现武汉经历的险情:大量病例呈现“井喷式”增长,并伴随着医务人员大量感染发病。

有人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即使广泛流行,也和既往的人类冠状病毒差不多,不会导致严重后果——但要知道,多数人对既往的人类冠状病毒已经有预存的特异性免疫力,对新冠病毒却是没有的。

因此,如果新型冠状病毒广泛流行开来,在最初一两年内,其危害性很可能远远超过既往的人类冠状病毒。这在武汉的实践中已经得到证实。

还有人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即使引起大流行,其危害充其量与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相似。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时,只有11%到21%的人口发生感染,病亡者占总人口的十万分之四左右。

初步估算,如果新型冠状病毒引起全球大流行,绝大多数感染者(80%甚至90%以上)是中轻症甚至无症状,病亡者预计占总人口的0.1%,且病亡者中80%左右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但是,这0.1%已是2009年H1N1大流行致死率的数十倍,而且它对60岁以下人群的致死率也是2009年H1N1大流行致死率的多倍。

疫情一旦流行开来,对一个国家而言危害巨大,同时检验一个国家是否像中国这样具有制度优势、决策优势和协作优势。

对个体而言,我们每个人既要高度重视新冠肺炎,但也无需过度恐慌。

接下来,国内应当在继续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摒弃封路、封城、封村、封厂等“一刀切”做法,实施差异化、分类分级治理,逐步复工复产。同时将工作重心有序转向“外防输入”,对所有入境人员而不是少数国家的来客,进行检疫监管,让每一位入境者明确其法律责任,尽可能杜绝国外输入性病例引发当地聚集性传播。


原标题:“狡猾”的新冠病毒并非不可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