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杰:生殖医学事业领军人

【人物简历】

乔杰(1964.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主任医师、教授,我国辅助生殖医学领域引领者,30年来深耕生殖医学临床与基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里程碑式成就。

作为生殖医学临床与基础科学家,她承担着宏观布局我国生殖医学事业发展方向、推动新技术突破进程的重任;作为一院之长,她更肩负着统筹谋划医院长远发展,以更高站位和更广阔视角为我国千万家庭带去更优质医疗服务的使命。

亲历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诞生

1981年,年轻的乔杰怀揣着对生命奥秘的求知热忱,成为了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一名医学生。毕业后她考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继续攻读研究生。因为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生命,乔杰选择了既包含手术操作,又包含生理、病理研究和危重症管理的妇产科。而之所以决定到三院读研,是因为她敏锐地注意到一条新闻:“1985年10月,北医三院张丽珠教授与北医基础医学院刘斌教授合作研究的胚胎体外授精获得成功。”这是当时北医三院联合湖南湘雅医学院、协和医院向卫生部提出的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之一,乔杰从中发现了兴趣和机遇,也从此开启了她与北医三院的不解之缘。

早在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便已在英国诞生。1984年,张丽珠教授提出了要在中国开启以“试管婴儿”为代表的辅助生殖技术自主探索,乔杰刚入科时该技术正处于攻坚阶段。1987年,在经历了12次失败后,张丽珠教授再一次对一位不孕患者进行了胚胎移植。7周后,超声诊断临床妊娠成功!这位幸运者就是来自甘肃的民办教师郑桂珍,而乔杰则成为了她的管床医生。1988年3月10日,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终于在北医三院诞生。乔杰亲眼见证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这带给她极大的振奋和启发。此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到当年张丽珠教授如何在简陋医疗条件下一步步攻克难关,她都会欣然面对。“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前辈的言传身教使乔杰深刻地认识到,她不仅是见证者,更应是传承者。带着这一信念,乔杰带领她的团队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医学里程碑,为数以万计的家庭带去了幸福和圆满。

31年岁月流转,2019年4月15日,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又在她出生的地方诞下了她的宝宝。此时已成长为生殖医学界领军人物的乔杰第一时间来到产房,如同当年张丽珠教授怀抱郑萌珠时的样子,慈爱的怀抱着“试管婴儿二代宝宝”。历史看似在重演,却又迥然不同。经过30余年的不懈奋斗,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不断追赶、超越,逐渐步入了世界领先行列。

叩响多囊卵巢综合征研究大门

就读研究生期间,乔杰跟随导师李美芝教授进行了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的研究,由此PCOS也成为乔杰及其团队在之后几十年来始终坚持探索并不断凝练的研究方向之一。1996年博士毕业后,乔杰又先后于香港大学做访问学者、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研究,这些学习经历拓展了她的视野,让她认识到生殖医学研究的广阔前景以及我国生殖医学研究和国外存在的差距。2003年,PCOS国际协作组织制定了“PCOS国际统一诊断标准”。然而,这项标准主要是以白种人作为研究对象制定的,东亚女性PCOS患者的临床表现显著不同。为弥补这一不足,乔杰和她的团队牵头开展了全国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他们深入偏远地带,克服交通不便、资金紧张的困难,经过对全国十余个省市,152个城市和112个乡村,覆盖城乡人口近两万人的调查,得到了中国育龄人群PCOS发病状况及内分泌和代谢特征第一手数据,提出:中国育龄人群PCOS发病特征及符合中国人群特征的多毛症诊断标准并被国际国内指南采纳,为诊断PCOS提供了更科学的理论依据。与此同时,乔杰团队不断改良PCOS手术治疗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经阴道注水腹腔镜卵巢打孔术,以“微创治疗”为理念的方法不仅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安全性也大大提高,在业内得以迅速推广,有着“半日外科手术”的美誉。

同时,乔杰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应用芯片技术研究PCOS发病机制;建立PCOS诊断蛋白指纹图谱模型及代谢异常预测模型等。又针对中国PCOS患病人群特点,着重围绕代谢异常、慢性炎症、肠道免疫等探讨病因,取得了更多创新性成果。2019年,乔杰团队在《Nature Medicine》发表最新文章,深入探讨了肠道菌—胆汁酸—IL22轴在PCOS发病中的关键作用,为从炎症—肠道菌群失衡角度防治PCOS提供了新视角,为PCOS病因学研究指明了突破方向。在《Nature Medicine》创刊25周年之际,乔杰受邀为该刊撰文介绍自己的科研经历,成为全球25位自然科学领域科学家中,唯一的中国科学家代表。乔杰用实力赢得了世界自然科学领域的高度关注与认可。当然,针对PCOS的研究成果只是乔杰在生殖科研领域探索的一个方面,其临床及科研成就远不止于此。

“格物致知”的临床医生

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是我国生殖医学30余年飞跃发展史中的佼佼者。1992年中国首例赠卵试管婴儿、1995年首例冻融胚胎试管婴儿、2006年首例三冻(冻卵、冻精、冻胚胎,再解冻移植入母体子宫内)试管婴儿依次在北医三院诞生。与此同时,乔杰带领团队始终以临床问题为出发点,围绕生殖细胞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以及机体内微环境等影响受孕的关键环节展开全面且深入的病因剖析,并建立精准化治疗策略,显著提高了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同时不断进行辅助生殖技术诊治新方法探索及安全性检验。除此之外,为有生育需求的癌症患者建立的女性生育力保护保存平台则为更多人带去了福音,乔杰团队也由此被世界OFC联盟评价“建立了中国最大的卵巢组织库和优化的人类卵泡立体培养体系”。

但即使经过最先进的治疗技术,国内外辅助生殖平均活产率也仅为30%左右,与此同时,出生缺陷已成为我国婴儿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在乔杰看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先弄清了事物本质,自然也就懂得了所有表象的缘由,而基础研究过程正是穷究事物原理法则的过程。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乔杰与合作者便围绕人类生殖细胞与胚胎发育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乔杰和谢晓亮、汤富酬课题组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对人类单个卵母细胞全基因组测序,揭示了人卵染色体重组规律,为遗传病连锁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2014年她再度创造历史,首次利用MALBAC技术,帮助携带单基因遗传疾病基因的父母拥有了健康后代,世界上第一个“MALBAC宝宝”在北医三院诞生!这是胚胎着床前遗传诊断技术应用的重大进展,也是精准医疗的一个成功案例,标志着我国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后,她和团队对人类生殖细胞和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DNA甲基化,以及基因组的开放状态对基因表达调控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描绘出正常生理情况下人类胚胎及生殖细胞的发育历程;2019年,乔杰带领团队结合体外模拟人类着床策略和高精度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首次利用单细胞转录组和DNA甲基化组图谱重构了人类胚胎着床过程。这一系列成果揭示了一个又一个人类胚胎发育“黑匣子”,为我们了解人类生殖细胞和胚胎发育过程、为不孕不育症的诊疗、为人类探寻生命起源规律提供了十分关键的信息和依据。

在MALBAC技术基础上,乔杰团队二次创新探索出的MARSALA技术,可将突变位点,连锁分析加上染色体整倍性信息通过低深度测序一次性获得。该技术在检测效率、准确性以及检测成本上,都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截至目前,北医三院生殖中心利用该技术已对600余对夫妇,包括200多种单基因疾病进行了诊断,近140个健康宝宝出生,胚胎诊断准确率100%。目前该技术已推广应用至国内外50余家生殖中心,促进了我国乃至世界的优生优育事业发展,对阻断致病基因在家族中的代际遗传,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旦能从根本上把家庭的遗传病阻断了,那对病人来说是太重要的事了,我们也感到特别欣慰。作为学科和团队的带头人,我们永远都要想着再去攻克什么难关。”乔杰和她的团队一直心系病患之需,不断攻坚克难,在棘手的问题上坚持挑战,才有了如今的突破和成就。

成果与荣誉相伴,奖励与奋斗同行。2014年及2015年,乔杰团队连续两年荣获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1年及2017年,又两次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17年同年,鉴于她为我国生殖医学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乔杰获评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国首位生殖医学领域院士。2019年,北医三院辅助生育技术作为改变民生的临床技术唯一代表入选“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世上没有白走的路,耀眼成就终将载入史册。

治病需匠心,管理亦如是 

科学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一己之力就能踏足顶峰。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更应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将自己与他人的学识统筹结合,取长补短,碰撞出最耀眼的思想火花。2001年,年仅36岁的乔杰从张丽珠教授手上接任北医三院妇产科主任一职;2003年,乔杰兼任生殖医学科主任;直到2018年7月,乔杰正式卸任妇产科主任。回首这18年,乔杰带领团队一路奋进高歌,将北医三院妇产科打造成了全国最顶尖的妇产科之一,而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更是生殖医学界的佼佼者,年门诊量约60万人次。在乔杰的带领下,三院妇产科拥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基地平台,2014年获批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7年成为国家产科质量控制中心,这为带动我国妇产及生殖医学行业质量、建设学科全方位防控网络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已凝练形成以生殖障碍性疾病研究、辅助生殖技术安全性、胚胎发育与遗传诊断、生育力保护保存、围产医学研究、妇科肿瘤研究为主的6大研究方向。2019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中,北医三院妇产科学连续四年排名第一;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北医三院生殖医学科亦蝉联第一。

谈及成绩,乔杰从不居功,而是更愿意说起自己的团队,“一个学科的发展,一个事业的进步,一定不是靠个人,而是要靠团队的合作。”乔杰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是一颗珍珠。作为科室主任,她的角色就是让每一颗珍珠都能散发应有的光彩。在分配工作时,她总会扬长避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掌控方向、知人善任、亲力亲为、荣誉共享,乔杰把科室打造成了所有人都愿尽全力赋予其更多荣光的家,将“个人”命运与“家”的命运紧紧相连。

2012年,乔杰接棒北医三院院长的重任。这一年,乔杰48岁,同时她也是当时北京三甲医院唯一的一名女院长。这位浑身透着精干、知性且美丽的专家兼院长,带给人们的是一道独特的风景。8年多来,这位专业与行政双肩挑的女院长不但在生殖医学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带领北医三院在新形势下拾阶而上,带领三院在医改和国家卫健委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中获得优异成绩,实现了医院跨越式的新发展。运营管理上,三院以平均住院日管理闻名全国,从2011年到2018年,用7年时间将平均住院日从15.5天降低到5.7天。在不断提高运营效率的同时,北医三院的质量控制内涵亦不断提升,持续深入医院全面信息化建设、医疗质量管理、后勤节能管理和DRGs工具使用。自2011年医院率先启动DRGs付费试点起,三院从2012年至2015年连续四年位居北京市DRG排名榜首。与此同时,“五级例会机制”、多学科诊疗(MDT)模式、患者投诉“六口归一”、医院集团化发展战略深入人心。对于学科建设,乔杰始终强调科研对于激发学科活力及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替代性,持续加大平台投入力度,整合资源,打造学科群理念,设置创新研究院并启动“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为临床科室及科研人员搭建了交流平台。2016和2018年北医三院两度挺进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TOP10。无论是细节推进,还是大手笔运作,乔杰都深得民心。广布局,精管理,乔杰带领的北医三院在默默耕耘中收获耀眼光环。2016年中国医院协会优秀医院院长、“华仁杯”年度最具领导力的中国医院院长·卓越贡献奖颁给了乔杰,实至名归。

学术领域坚持创新,管理游刃有余,现在的乔杰,白天在医院做管理,晚上下班回到生殖中心和学生们继续探讨科研、临床的工作,时间在她手中,每分每秒都尽显珍贵。

抗击疫情:军令如山、使命召唤

本文成文之时,乔杰正率领团队身处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2020年1月起,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并逐渐呈现出向其他省市蔓延之势。乔杰第一时间部署医院疫情防控工作,从病房腾挪到考察备用隔离地点,从发热门诊科学改造到就诊流程优化,身体力行提前布局,保障了北京市门急诊量最多的北医三院的安全正常运转。

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是乔杰及其团队的战场,也是此次收治重症病人最多、病情最重的院区。作为北京大学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领导组组长,她带领团队与兄弟医院只用30多个小时便组建了第一个危重症病房。2020年2月8日的元宵节,对乔杰来说是永远难忘的月圆之夜。晚9点,由北医三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独立承接的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新病区正式启用,开始接收病人。

在中法新城院区,乔杰带领北大三家附属医院406名医护人员,带头实施危重症救治“院包科”,与同道们密切合作,构建了科学、高效、高质的病房管理系统,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率先设立国家医疗队会诊中心,进行院区内会诊以及远程会诊。积极开展疑难病例讨论会,推进多学科合作,全力提高救治水平。在打造人文关怀护理文化的同时,乔杰一次次进入危重病房,牵起病患双手,全心抚慰。为充分发挥国家医疗队高救治水平的作用,先后对河南省医疗队、黑龙江省医疗队进行培训。推动病区工作的规范化、同质化的同时狠抓感控,保障医务人员安全。在工作中把握大局又紧盯细节,乔杰用“大格局”诠释了包容、诠释了担当。

作为妇产科专家以及女医师协会会长,乔杰也一直心系母婴健康工作。先后前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以及雷神山医院,交流经验,慰问女医务人员,调研孕产妇感染情况。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冠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问题,提供临床证据。推动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孕产妇治疗内容的加入。在国新办CGTN全英文疫情发布会上,充分展示中国医务工作者风采。

回忆这段争分夺秒的日子,乔杰用了两个词语概况:同舟共济、细节决定成败。截至成稿,乔杰离京已46天。在鄂,137名来自北医三院的战友与其并肩。“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在国家重要历史关口和艰难时刻,这群最可爱的人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共命运。

(本文节选自图书《大美·中国女科学家》,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