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气昏昏上接天。
\n\n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应灯火是渔船。
\n\n
赏析:
\n\n
金山是江南名胜,地处今江苏镇江西北,原在长江江中,后因砂土堆积,到清末便与长江南岸相连。据宋人周必大说,此山大江环绕,每逢风起浪涌之时,其势欲飞动,故南朝时人称“浮玉山”。唐时有裴姓头陀于江边拾得黄金数镒,因改名金山。
\n\n
此诗前半部分是并列的两句,分写江上的明月和水汽。“西津”指西津渡,在镇江西北九里,与金山隔水相望,是当时南北交通要道。“初弦”又叫上弦。《释名》说:“弦,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张弓弦也。”每月的农历初八、初九时,月亮缺上半部分,故称“上弦”。诗人站在金山之巅,向西遥望,只见一弯新月,悬于西津渡口之上;江上水汽,非烟非雾,升腾起来,几乎与天相接。烟水迷蒙,使皎皎明月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云翳。这两句明暗交错,上下相对,不仅使画面具有丰富的层次,而且避免了色调上的不和谐。“西津江口”四字,既点明“晚眺”方向,又划定了所见景色的区域。“月初弦”三字也有双重功用,既是写景,又是记时。古诗中经常使用这种借星月在天空中位置移动和形状变化来点明时间的手法,如曹植《善哉行》云:“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n\n
诗的后半部分是相对的两句。渚是水边的小块陆地,沙指沙滩。“清渚”“白沙”,则写出了月下之景。“清渚白沙茫不辨”承前一句“水气昏昏上接天”而来。白天从金山眺望西津渡,可以看清对岸的景物;但此时已入夜,又有水汽,诗人眺望的结果只能是“茫不辨”了。“只应灯火是渔船”,此句是一个转折,尽管对岸清渚、白沙,望去茫茫一片,但透过水汽,依然能看到江上灯火闪烁,诗人想那一定是对岸的渔船了。这一联运用了反接法,使诗句显得摇曳生姿,比前两句诗的平铺直叙更引人入胜。元人刘埙在《隐居通议》中说:“作绝句,当如顾恺之啖蔗法,又当如饮建溪龙焙。”也就是说,绝句不能“虎头蛇尾”,而要“渐入佳境”。这首《金山晚眺》正体现了这一要求。
\n\n
此诗脱胎于张祜的七绝《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只要稍加比较,就能看出秦诗至少在三个方面与张诗相同:其一,时间和地点相同,都是写镇江江面的夜间景色;其二,描写手法相同,张祜诗用“潮落”“斜月”来暗示时间的推移,秦观诗用“月初弦”来点明时间;其三,境界相似,秦诗中的“只应灯火是渔船”显然是化用了张诗的“两三星火是瓜洲”以及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江枫渔火对愁眠”。但是,张祜诗中有人,且明写了诗人旅途无欢,触景生愁,秦诗则没有直接抒写诗人的怀抱,而是完全借景生情,这又是二者的不同之处。
\n\n
(王兴康)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