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科技强国亟须加强深地研究

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袁隆平等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强调,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总书记的回信是对我们深地研究人员的鼓励和鞭策。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强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等领域的战略高技术部署。作为地球科学工作者,我思考的是发展深地研究相关的固体地球科学问题。建设科技强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进行哪些深地研究?

首先,中国东部和南方的土地或优质土壤资源的利用已经接近极限,如何科学利用空间资源减少土地资源的压力,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新议题,其中也包括土壤资源品质优化的问题。

其次,新能源作为新兴产业,虽然在能源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终究代替不了作为战略资源的化石能源。发展新型绿色矿业,尤其是在中国西部和内蒙古发展新型绿色矿业,可能是解决中国能源瓶颈的根本途径。

新型矿业是发展新型原材料高端产业链的上游,而新型矿业必须绿色发展,必须和保障人居环境、减少土地资源的压力、科学利用空间资源的思路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才可以降低环境治理的成本,使开发矿业和优化环境一举两得。

再次,中国西部和北方的淡水资源十分宝贵,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地蒸发量增加,中国西部和北方的干旱化区域会扩大。加快开展中国西部和北方的地下水资源的多学科调查和保护至关重要。此外,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倒灌,其影响严重程度也要提前进行研究。

同时,中国的南方有全球最适合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感召下,这里也成为全球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生物链的变异可能导致瘟疫流行,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加强对生物链的研究监测,预防生物链可能发生的断裂。

此外,中国还是气候突变、地震和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虽然灾害预测的难度很大,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自动监测能力的提高,这方面的科学研究有可能取得重要进展。

与此同时,我国要发展高端产业,也要解决深地科学问题。

当前中国重点发展高科技高端产业,在新材料、高端制造、航空航天和精密制导等多方面,需要特殊的原材料。包括稀有金属、蓄能材料、火箭和热核反应燃料、特种合金、超导材料和新芯片材料等,原料都来自地壳的矿产资源。稀有、稀散、稀土和贵金属由于具有独特的性质,广泛应用于高科技领域,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原材料。

我国钨、锑、锡、稀土等战略资源具有储量优势,富有的矿产还包括锂、銣、铍、铌、稀土、镓、铼、钪、碲、锰。但由于我国有科技产业链上的短板,用它们制造的高端材料还需大量进口,表明我们围绕高端产业链的基础研究比较薄弱。

中国科学研究的政策一定要导向于克服这些短板,充分提升我国丰富矿产资源的应用能力和水平,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升级提供坚实基础。进入信息社会,人类发现了天然矿物可能存在的特殊属性,开始应用诸如单晶硅等人造矿物来制造高端的信息产品。但是,现在利用单晶硅能做的微型芯片已经达到了极限,新一代的半导体材料需要新的矿物原材料,例如辉钼矿和钙钛矿等,这些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将来有可能在高端产业链创新方面起引领作用。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我们进一步探索地球奥秘,继续开展深地研究。希望科技界同仁一起来讨论有关科技发展的规划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作者杨文采系浙江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标题:建设科技强国亟须加强深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