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仁:为建设测绘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你用智慧,破解测量学的百年难题。你用心血,浇铸强国梦的民族伟业。你是名副其实的千里眼、顺风耳,你的征途就是宇宙脉动,穿越时空,傲世苍穹!”11月5日,2021年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揭晓,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荣膺该称号。

两天前,这位湖北唯一的两院院士刚登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领奖台,由他主持完成的“天空地遥感数据高精度智能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1月4日,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82岁的李德仁声音有力、思路清晰,他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无人驾驶牵引车、测图机器人等智能设备。

“我们有全世界最好的测绘遥感卫星”

1985年,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婉拒了德国和美国科研院所抛出的橄榄枝,从德国学成回国。他说:“要将科研做在祖国大地上、切实解决国家需求,这是我们当时最真实的想法。”

从提出测绘界的“李德仁方法”,到解决了误差可区分性这一测量学的百年难题,再到研制我国“航天—航空—地面”3S集成的测绘遥感系列装备,李德仁用一项项创新成果,引领中国测绘学科稳居国际前列。

站在珞珈三号民用立体测图卫星的模型前,李德仁自豪地说:“我们有全世界同类最好的测绘遥感卫星。”

武汉大学明年还计划发射珞珈二号、珞珈三号遥感卫星,以及支持本科生参与研究的启明星一号卫星。目前,李德仁团队已有部分本科生参与到研究中。

“明年我们要把卫星图像送到你们手机上,大家在手机上可以玩卫星。”李德仁说:“当你要求哪的数据,你只要告诉我一个位置,我马上把影像数据发到你手机上,我们承诺小于1分钟。”

近年来,我国的卫星导航、遥感等测绘遥感地理信息得到迅速发展。李德仁表示,“新基建”时代已经到来,大测绘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未来我们要实现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空天信息实时的智能服务系统。

历时15年攻克“高分专项”核心需求

11月3日,由李德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他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获奖项目围绕我国高分遥感系统“好用”和“用好”的目标,首创卫星遥感全球无地面控制高精度处理和数据挖掘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推动了我国卫星遥感测图从有控制到无控制的行业智能化变革。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被亲切地称为“中国人自己的全球观测系统”。其中,自主可控的天空地高分辨率遥感系统是“高分专项”的核心。

李德仁瞄准“高分专项”核心需求,主持参与其中。历时15年,组建了百余人“国家队”,先后完成体系论证、技术攻关、系统研制和重大应用,满足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大众民生的需求。他介绍。由携带多种传感器的无人机代替人工巡线,既提高了巡线效率和准确度,又大大降低了人工巡线存在的人身安全隐患。此外,相关技术还被用于防灾减灾。

目前,我国国产卫星遥感影像自给率,已从过去的15%提高到85%以上,“高分专项”作出重要贡献;首次实现境外1∶50000无地面控制点测图,推动了我国卫星遥感测图从有控制到无控制的行业智能化变革。

李德仁说:“我们测绘人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原始创新研究,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全身心投入‘第二个一百年’和‘新基建’的浪潮中,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中发挥作用,为将我国建设为国际领先的测绘科技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