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鹏:打造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出版“旗舰”

1. 几年前您曾提出采取“点、面、体”结合的策略加快我国科技期刊发展。请您谈谈贵集团在快速进入全球科技期刊出版第一方阵方面有怎样的规划和实践?

林鹏:科技期刊发展对于我国出版机构和出版人而言,任重道远。进入全球科技期刊出版第一方阵是我们期刊业务发展的目标,为此,我们制定了科技期刊“精品化、集群化、数字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五化”发展理念,通过“点、面、体”结合,推动科学出版社科技期刊不断取得发展和突破。只有对标国际一流的科技期刊出版机构,在高水平的期刊数量、高容量的载文规模、高效益的市场运营三方面都达到世界一流,我们的科技期刊出版才真正算得上“世界一流”。

为推动科技期刊发展,我们制定的科技期刊发展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实现“点”的突破,不断创办高水平期刊。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

其一是通过精品引领,加大投入创办高水平国际英文大刊。这方面代表性工作有《科学通报》和《中国科学》系列的9种英文期刊,这9种期刊全部被SCI收录,其中有7种期刊位列国际同学科排名前25%(Q1区);此外,2014年创办的《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简称NSR)在2015年即被SCI收录,2019年影响因子为16.7,在全球综合类期刊中位列第三,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重要创新成果在NSR上首发,在向全球科学界展示“中国科技创新成果”的同时,也向全球科学界展示了中国期刊。

其二是借鉴国际巨型OA期刊的成功经验,加快创办自主品牌的OA期刊,探索商业化的OA出版模式。实施路径包括:创建预印本发布平台,并建立该平台所发布稿件在相关期刊间推荐转投的资源共享机制;对于评审后能发表的稿件收取一定数额的稿件处理费用,以形成基于市场运营的规模化发展。这方面代表性工作是《National Science Open》(《国家科学进展》,简称NSO)的构想和创办。NSO拟定位于采取开放获取(OA)出版模式、有严格的学术质量控制、有较高学术声誉和影响、有较大出版规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已经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高起点新刊项目资助,我们将抓住当前发展机遇,不断努力创办我国本土的国际化大刊。

二是实现“面”的扩增,积极推动科技期刊学科集群化发展。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推动科学社的期刊管理机制创新,推动资源优化整合,打造国家级的期刊出版公司。另一方面要通过期刊业务的一体化运营,在业务发展、资源集聚、平台建设等方面形成合力,在内容建设、影响力提升、稿源争取、商业化运营等方面实现快速突破,尽快打造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旗帜”。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国家新闻出版署等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我们通过市场化手段,充分利用平台的技术优势和现有出版管理优势,在优势学科领域,集成国内科技期刊资源,构建一批国内领先的期刊集群,全面提升科学社科技期刊的国际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

目前科学社的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是“国家科技期刊出版基地”的运营主体,利用市场化运营、平台化管理,集聚国内优质期刊,打造高水平的科技期刊方阵,出版期刊二百七十多种,其中英文刊61种、SCI刊40种。科学社与Elsevier合资创办的北京科爱森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致力于构建全球化编委会,创办国际化的OA期刊,6年来已创办新刊37个、合作出版期刊61个。

三是实现“体”的构建,打造高端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当前科学社已开发了中国科技期刊网、SciEngine期刊全流程数字出版平台、OA期刊平台、EES地球科学与环境信息网、材料科学期刊网等一系列期刊技术平台。而且随着成功收购EDP,其国际化运作的期刊平台也可以实现整合。在此基础上,我们未来几年将探索构建以“中国科技期刊网”为统一门户、以SciEngine平台为核心抓手、以其他平台为辅助补充、与EDP国际期刊平台对接融合的期刊运营服务平台体系,实现期刊一站式服务,完全打通期刊业务链,打造国家级的期刊技术平台,进而大大提升期刊集约化出版运营能力,快速集聚优质期刊资源,实现期刊集群化发展。

除此之外,我们还高度重视主编和编委队伍建设,一个学术期刊能否办好,主编和编委团队的组建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在学术领域内有影响力、对办刊有积极意愿并肯投入时间和精力到期刊工作当中的专家来推动期刊的发展。当然,期刊编辑队伍也是建设一流科技期刊的重要基础。为保障“点、面、体”结合有效实施,促进科学社期刊群快速进入全球科技期刊出版第一方阵,我们在期刊人才队伍战略规划、人才培养、评价和奖励机制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以全面提升科学社期刊学科编辑队伍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化、专业化水平。以《中国科学》杂志社为例,目前,该期刊社共有专业编辑50余人,其中拥有博士以上学位的编辑占比为88%,有海外经历的编辑占比59%,有科研背景的编辑占比48%。

2. 您对我国现行科研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怎么看?提高我国科技期刊整体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各界需要做哪些工作?

林鹏:国家层面已经关注到我国现行的科研评价体系过于强调SCI影响因子,并导致我国优质稿源大量外流的问题,正在不断出台一系列举措加以调整。科技部、教育部2020年2月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强调要扭转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唯SCI论”等现象,规范各类评价工作中SCI论文相关指标的使用,鼓励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些文件的出台对于我国科技期刊获取优质稿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大大有助于推动我国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良好基础,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央高度重视,各项支持政策不断出台;第二,各类资金支持科技期刊发展;第三,综合国力的增强带来科研成果爆发式增长;第四,科技期刊办刊队伍和能力不断提升。可以说,我们迎来了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打造国际化科技期刊出版集团的大好机遇期。

但是,我国科技期刊存在学术竞争力总体较弱,期刊的学科分布不平衡,以大学学报为主的综合类期刊占相当数量,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期刊数量相对较少,英文期刊较少等多方面问题,我们需要对科技期刊学科布局作出调整,积极推动在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创办新刊。

提高我国科技期刊整体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期刊,需要政府、期刊行业、学界等多方力量的协同努力。在体制机制方面,我们期望政策层面给予科技期刊出版机构兼并重组、刊号审批等多方面的条件支持,同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专项支持国内领军的科技期刊出版机构积极开展海外并购,打造可以进入世界第一阵列的期刊出版集团;在办刊环境方面,我们期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逐步引导改变科研评价体系,鼓励学者将更多优秀的科研论文发表在国内科技期刊上,加快促进我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

3. 请您谈谈做学术出版的“出版之道”?

林鹏:出版行业兼具产业和文化两种属性,但作为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将文化责任感和使命感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国有出版文化企业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宣传的主阵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旗帜鲜明讲政治,加强出版导向管理,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传播与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宣传党的思想文化工作、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积极贡献。在我看来,这应该就是出版业的“大道”所在。

从科技出版这一微观层面而论,科技出版的“道”就是要出版高质量的内容产品,打造精品力作,致力弘文载道,服务科技创新。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内容出版,需要编辑创造性地工作。编辑出版的品位、出版产品的品质、编辑出版的专业化,都是编辑出版之道的重要体现,而保证产品的内容质量是编辑出版之道的最基本要求。出版社有品牌,产品有品质,员工有品位,三者辩证统一、互为保障,出版品牌为产品品质提供了基础,员工品位为产品品质提供了保障,而品质的提升反过来会带动品牌和员工品位的提升,三者互为依托,互相促进。

科学出版社作为我国科技出版的一面旗帜,代表了我国科技出版的最高水平。科学出版社的品牌和社会影响力就是建立在几代“科学人”编辑出版的一大批内容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出版物的基础上。“三高三严”(“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和“严肃、严密、严格”)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不仅为我们长期以来的发展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理论基础,更为我们在新时期的出版品牌、产品品质、员工品位建设上提供了指引力量,在新时代还需要我们不断挖掘其内涵,理解其精髓,丰富其内容,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以发扬光大。(内容节选自《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林鹏:打造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出版“旗舰”》,记者渠竞帆)



原标题:林鹏:打造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出版“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