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舀取一瓢,要回馈社会一桶。”
这是11月17日,“任继周草业科学奖励基金”捐赠仪式上任继周发言稿中的一句话。当天,他向兰州大学捐赠260万元用于教育事业。
任继周,我国现代草业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次捐款只是任先生七十余年献身教育的冰山一角。
我国草业科学教育的先驱之一
任继周先生创建了我国高等教育第一个草原系,砥砺前行30余年,把草原学发展为草业科学。他围绕草业科学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战略需求,开展研究和教学,在典型生态区域建立了七个草业试验站,包括1956年在海拔3000米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建设的我国第一个高山草原定位试验站。
他创建了我国高等教育《草原学》《草原资源调查与规划》《草原生态化学》《草地农业生态学》《农业伦理学》5门课程,并主编同名教材,其中《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课程获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他主持《草业科学学科设计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项目以草业系统理论指导了我国草业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该项目于2009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教学科研两相长
任继周先生始终坚持草业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他以深厚的科研积累,融入草业专业教学;又通过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使科研成果系统化,提出新的理论体系,指导传统课程创新和新课程创建。
他认真对待每个教学环节,授课时先根据提纲写成讲稿,反复试讲、提炼,直到内容表达透彻,时间掌握适当,细节拿捏自如了,才进课堂讲课。
除了向学生讲解课程基本知识点,他还会搜集与之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融入自己在草原研究的第一手成果。他的课也因此以资料充实、推理严密而著称。
西北畜牧兽医学院的本科生每年有两个星期的草原实习任务,任继周先生会认真进行实习教学准备。实习之前,他总提前实地查看草地,按班级学生人数分组,并合理分配山坡、山沟、山谷等实习地点,便于对照试验结果。
实习时,他首先让学生集中一处,按照实习指导共同做一个样方作为示范,然后按照分组散开,各组开展自己的试验。同时,他会沿着山坡、山沟、山谷来回检查、指导。
每次草原教学实习,任继周先生走的路都比学生多。也是在草原教学实习中他练就了走山路的本领,一天几十里地没有一点问题。
学生普遍反映上任继周先生的实习课收获很大,而他每一次指导本科生的草原实习的成果,都能真实地反映草原的状况,甚至可以直接作为给当地牧场以及政府部门提供建议的参考数据。
嘉言善状
任继周先生自1950年执教以来,始终未脱离草业科学的教学工作。1953年他开始培养研究生,其中多人成为国内外的学术和产业骨干。
据任继周先生的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志标教授回忆,1972年他到甘肃农业大学读书,任继周先生给学生们上的第一堂课,不是讲授具体的专业知识,而是讲草原学是干什么的、学了有什么用,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专业导论。
南志标教授说:“当时,我立刻被任先生的风度吸引住了,他的课讲得生动有趣,使你强烈地感受到草原学的深厚文化底蕴,觉得这个专业挺有学问,而且任先生非常注重仪表,不像我们穿得邋里邋遢,我就想搞草原还有这么好的老师啊!”
在任继周先生的影响下,南志标对草原专业的学习兴趣不断浓厚,还当上了学习委员。当时他们毕业前,任继周先生带着他们到天祝草原站去实习。
“当时,任先生身体不太好,带着我们走一段休息一段,我们随身带着小马扎,休息的时候他坐在小马扎上,我们围着他坐在地上,感觉就像一只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一样!”
毕业时,任继周给南志标提了三点要求:学哲学、学英语、利用好时间。这三点要求激励着南志标在读研究生、出国留学时,专业工作上埋头苦干,最终成长为我国草业科学界的第二位院士。(作者系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