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李建成,1964年12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副校长。
李建成在精密数字高程基准建立与维持、高程测定模式现代化、地球重力场建模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国际上率先解决了高精度数字高程基准确定的工程化难题,将我国数字高程基准从陆地扩展到海洋,是我国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工程应用的开拓者。同时,依托所创建的理论体系,先后完成了100多个省级、市级和满足国家重大工程需求的区域高精度数字高程基准模型,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做科研工作一定要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只要方向正确,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成绩。”出生且成长在内蒙古大草原的李建成,1983年考入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后合并入武汉大学),1990年师从宁津生院士攻读博士学位。当初他选择“大地水准面”时,这只是一个比较偏门的专业名词,几乎看不到应用前景,但李建成却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30余年。
荣获2020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李建成说:“这是对我们科技成果的认可和褒奖,是我们武汉大学测绘人的骄傲,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热爱:坐“冷板凳”也快乐
“想要建造一座桥梁,没有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桥梁就建不起来;南水北调工程,得不到精确的测量数据,水就调不过去。”李建成介绍,大地水准面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大到国防安全领域,小到修路、架桥、建房、挖隧道、绘制地图等,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能够从侧面反映一个国家的整体国力。
国际大地测量界在20世纪90年代把“确定1厘米级精度大地水准面”列为本学科的世纪性难题,并作为测绘学科21世纪的发展战略目标。从米级、到分米级、到厘米级,再到亚厘米级,每上一个台阶难度就会越来越大。
我国地形极为复杂,大地水准面的精密确定尤为困难。自从选择做大地测量研究的那天起,李建成就向“确定1厘米级精度大地水准面”这一世纪难题发起挑战,力求建立一个统一精确的“全国大地水准面”。起初,“大地水准面”还只是测绘书本中的一个普通名词。但李建成“一旦选择了它,便一门心思扎了进去,乐在其中”。
团队成员、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姜卫平说,无论春夏秋冬,总是能看到李建成在电脑前建模、编程的身影,挑灯夜战,干到办公楼锁门是家常便饭的事。
用了30多年的时间,李建成团队实现了国家数字高程基准模型精度上的跨越,他们构建的中国陆海统一数字高程基准模型CNGG2015,精度首次优于1分米,实现了高程基准的高精度跨海传递,并率先建立了我国精度最高的省、市、区域的数字高程基准模型。
坚持:让湖北测绘科技居国内一流
在工程应用方面,李建成团队率先提出了利用数字高程基准面实现基准维持与高程测定的新模式,克服了传统水准网测量标石易破坏、难维护等难题,把我国的数字高程基准从分米级提高到优于1分米,从陆地扩展到海洋,实现了卫星导航定位快速精密测定海拔高程的能力,推动了我国数字高程基准的现代化进程。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该技术与模式在湖北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建设的湖北省武汉市和荆州市大地水准面精度代表了当前我国省级、市级大地水准面精化的最高水准,在湖北省天河机场和阳逻大桥建设等重大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与长江水利委员会合作,将成果应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的高程传递,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上述成果使湖北省测绘科技处于国内一流水平。
团队成员回忆,李建成老师是一个非常具有刨根问底精神的人,哪怕是教科书上非常经典的公式和理论,他也一定会一一检验。“我们不会停止科研创新的脚步,将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继续为我国测绘现代化的发展,为湖北测绘现代化发展作出贡献。”李建成目光坚定。
在湖北科技创新大会上,李建成作为获奖代表发言,他说:“我们正在进入智能化时代,核心技术、高端科技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之利器’,国家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迫切。这对我们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来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