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n\n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n\n
赏析:
\n\n
王安石晚年隐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筑室于钟山(今紫金山)的山腰中,因此自号“半山”。钟山又叫北山,这首诗就是写他住在钟山时的闲适之情。
\n\n
人们会发现,这首诗的重点在后面两句,而后面两句却又颇有点蹈袭前人的痕迹。那是怎么回事呢?
\n\n
王维有两句诗说:“兴阑啼鸟缓,坐久落花多。”(《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刘长卿有两句诗说:“芳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那么,此诗的“细数落花”“缓寻芳草”是不是有抄袭唐人诗句的嫌疑?
\n\n
宋、元以来,有些诗评家往往把两个诗人表面相同或相近的字眼拿来对比,硬指某人抄袭某人。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创作实践的。诗人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他注重的是当前的情和景;当前的情景是这样,他就按照现实的样子来写他的诗。至于古人的诗句,因为读得多了,往往会在潜意识中出现;这种潜意识通常会影响诗人的构思。因而有些句子完成以后,会不期而然地同古人在某些方面有暗合之处。这不是抄袭,更非有意为之。
\n\n
王安石在北山闲居,日长无事,常到附近坐坐走走。诗开头说,北山把它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于是涨满了陂堤;不管是直的堑沟,还是曲的塘岸,都显现出一片滟滟的波光。两句概括了眼前的景色。下面两句便写自己:由于心情悠闲,一坐下来就是半天;也因为心情悠闲,看见树上的残花一瓣瓣飘落地上,索性计着数,看看这会子工夫到底落了多少花瓣。待他感到坐倦了,便站起身来,缓缓向家走去。他此时一边走着,一边注意地上长的青草。春天快过去了,比起前些时,草地的面积又扩大了,草也长高了。他走走停停,悠然自适,也不知这回家的路到底走了多少时间。
\n\n
这就是他面对此时此景写出来的诗。他哪里想到要去蹈袭前人呢?
\n\n
当然,“坐久落花多”“芳草独寻人去后”或其他近似的句子,很可能在他的潜意识里暗暗出现,但终究来说,他是写自己的诗。
\n\n
用“细数落花”来摹写“坐久”,不仅形象很美,而且构思精细。用“缓寻芳草”来解释“归迟”,不仅大有理由,而且写尽闲适之情。《三山老人语录》云:“欧公(欧阳修)‘静爱竹时来野寺,独寻春偶过溪桥’与荆公‘细数落花’诗联,皆状闲适,而王为工。”这个评价是公允的。
\n\n
(刘逸生)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