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农历新年除夕夜,热播脱贫攻坚剧《山海情》中凌一农的原型人物——“时代楷模”闽宁协作援宁群体代表、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春晚。
因为《山海情》,林占熺在宁夏的科技扶贫故事被全国观众所熟知。而在现实中,他的科技扶贫历程比电视剧还要“燃”——半个多世纪以来,林占熺奋战在科研和扶贫第一线,他是菌草技术发明人、菌草科技扶贫的开拓者、菌草技术援外的负责人,他带领中国菌草技术走出国门,把致富的种子撒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菌草,菌草,闽宁草,幸福草
在完成闽宁镇菌菇开发任务后,凌一农本计划悄然离开。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推开大门他看到的是拎着东西、依依不舍成群送行的村民。
这一幕在《山海情》中,被称为“最大泪点之一”。
“《山海情》是一部难得的扶贫剧,它真实还原了菌草技术助力脱贫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当年的工作充满了自豪感。”林占熺说。
林占熺出生在福建省连城县的贫困农村,改变农村贫困面貌是他最大的愿望。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使菌草技术助力脱贫攻坚成功落地。
“当时,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担任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他为菌草技术对口帮扶宁夏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和工作思路,使我们深受鼓舞。”林占熺说。
宁夏荒芜的戈壁滩连雨水都存不住,更别说庄稼。菌草不仅能代替树木种植各种食用菌,而且根系发达,可以防风固沙,成为扶贫的最优选择。
1997年4月,林占熺带着六箱菌草,成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一员,开始20多年的菌草扶贫之路。到了2000年,仅闽宁村每天通过航班运输的蘑菇便近60吨。目前,菌草技术已经在宁夏的9个县区推广应用。
至今,闽宁镇还流行一首歌谣:“菌草,菌草,闽宁草,幸福草,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共产党好。”
林占熺还先后承担国家级重点推广项目,福建省科技援疆、科技援藏、帮扶贵州黔西南与甘肃定西项目。如今,菌草技术已在国内31个省506个县推广应用。
中国菌草成为全球反贫困“奇兵”
在一般人眼里,草是平凡甚至渺小的,但中国菌草技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不仅可以养菇脱贫、治理风沙,还能发电造纸,成为全球反贫困的“奇兵”。
“菌草技术在中外减贫合作中架起了一座座友谊之桥,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林占熺说。
借助闽宁模式的成功经验,林占熺带领团队进村到户,把受援国贫困人口作为重点服务对象。
在莱索托等国家,他们为小农户创造了“10平方米菇场”模式,仅用10平方米土地就可年产1.2吨鲜菇,让失地农民、城市贫民也有机会参与生产。
“如果把菌草技术看作‘鱼’,我们在援外中不仅给了‘鱼’,还提供了养‘鱼’、捕‘鱼’、加工‘鱼’的整个产业。”林占熺说。
在南非,他们搭建起菌草产业链,让当地妇女“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许多妇女7日内就能出菇收款。
在“千丘之国”卢旺达,菌草同果树、玉米和大豆等间作、套种以保持水土,被卢旺达农业委员会在全国大力推广。
2017年,菌草技术被列为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重点项目。
“我出生于农村,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我愿意做一棵普普通通的菌草,造福贫困地区的百姓,为贫困地区增添绿意。”林占熺说。
志和者,不以山海为远。林占熺将国内扶贫经验推广到国外,先后承担我国菌草技术援外培训项目和菌草技术援助巴布亚新几内亚、莱索托、卢旺达、斐济、中非等国项目,培训国际学员9419人,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南非、卢旺达等13国建立菌草技术示范中心。他把菌草技术传播到106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