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靖《子规》

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n\n

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n\n

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

\n\n

名缰惭自束,为尔忆家园。

\n\n

赏析:

\n\n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曾上书朝廷,力主兴修水利,并要求改革,遭到守旧派的反对,被贬为陕西四路宣抚使。此时,诗人为集贤校理天章阁待制,与范仲淹交往甚密。他对范仲淹的遭遇极为同情,因上奏章慷慨陈词,亦被贬为监筠州酒税。这首《子规》是诗人感此事而作。在诗中,他竭力为范仲淹辩护。

\n\n

全诗的核心是一个“冤”字。开头两句,诗人借子规的啼叫声,直接昭示了诗的主旨。子规声起,一春即残,其声之凄厉可知。子规啼声,“声声”不息,则此鸟必含万古的沉冤。这开首二句,托物起兴,沉郁凄凉,暗示范仲淹被贬实属“万古”奇冤。这里的“万古冤”三字,充分表现出诗人对这位贤相抱负未展的同情,以及对这位知己不幸遭遇的愤慨。下面两句是写景,疏烟明月,微雨落花,一幅春残之景。子规啼叫,声声裂耳,更显凄婉。“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于是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对这声声泣血的子规啼的感受。诗人不由得肝肠寸断,涕泪滂沱。他既同情范仲淹的遭遇,又恨自己无力相助。最后两句,则由比兴转为赋,联系到自己身上,说范仲淹那样的贤相,也落到如此地步,自己窃位苟禄,于心何安,还不如及早归田,表达了与范仲淹共进退的决心。

\n\n

全诗写景抒情,互相交替,富于变化。语言明白如话,思想深沉厚重,确实是一首好诗。

\n\n

(张兵)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