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来了,技能提升也要“融合发展”

国网安徽宿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带电作业班副班长许启金委员所在的班组有11个人,负责1000多公里电力线路的运维。

“正常来说,我们班组15人左右比较合适。现在,班组年龄结构偏大,20岁到30岁的年轻人有3个,30岁到40岁的有4个,40岁以上有4人。每年能进一两个年轻人,但三五年之后才能达到技术熟练。同时,老师傅还在不断退休。”许启金委员担忧的是,随着特高压建设推进,技能人才的缺口会越来越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特高压与5G基站、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构成“新基建”的七大领域。

“新基建”是智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也成为就业新基地。以5G为例,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预计未来5年,我国5G商用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今年重点群体就业压力较大。

那么,劳动者如何才能避免“有了工作却干不了”的尴尬?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新基建”也需要“人才基建”,劳动者的自身技能应实现“融合发展”。

有了新工作,胜任的人却难招

和许启金委员有着相同担忧的,还有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司二次检修中心副主任李征代表。

张北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点配套工程。但能对柔直变电站进行运检的技能人才却寥寥无几,“国网冀北电力公司不得不从各个地市公司抽调人员从头学习”。

“和普通线路检修相比,特高压线路检修需要检修人员掌握更高超的技能。比如带电作业,这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之一,而特高压带电作业更是其中最难的一项,这就要求检修人员拥有更高的技能水平、更熟练的业务能力。”李征代表说。

“我对‘新基建’的理解是,‘新基建’实际上是一个技术的升级。优秀的技术人才不可能没有工作。”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代表说,格力前期在“新基建”上做了很多准备,进行了全产业链布局。而支撑这一块内容的就包括优秀人才培养。据悉,格力今年将招5000名大学生组建研发队伍,加快人才培养。

“就我所在的公司而言,在特高压领域,2018年参与完成的‘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还在特高压、轨道交通、新能源等方面均有布局。着眼于现实需求,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中国能建北京设备公司磨机事业部金属结构车间铆工二班班长刘加军代表说。

“制造业企业尤其需要两类人才:一类是研发类人员,另一类是生产型人才。随着传统制造向自动化制造再向智能化制造的转变,熟练工人尤为重要。”富士康科技集团精密机械事业群技术经理杨飞飞代表,从18岁入职富士康,一直身处生产一线。他也认为,随着5G智能设备、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

新手和老师傅,各有各的烦恼

来京参加全国两会之前,李征代表所在的班组还组织过一次学习座谈会。会后,一位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新同事提问,怎样快速入门学看二次回路图。

这让李征代表和在座的老职工感到惊讶,毕竟看二次回路图,是电路运维检修专业的基本技能。“现在进入班组的都是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很多还是名牌大学毕业生,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学校不教这项技能了。”

刘加军代表同样感到担忧:“目前,一线生产制造工人大多是外来务工的年轻人员,技能水平单一,自身素质提升和职业发展机会较少。”

“新来的大学生有理论知识,但是实际操作技能还需要老师傅带,可能需要三五年才能成熟。”不过,许启金委员也发现,相比于大学生实操能力的短板,许多老师傅也面临着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挑战。

近年来,线路巡检用上无人机、红外测高仪等高科技装备。相对于年轻人的易上手,老师傅们则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和精力掌握这些高科技设备。

5G、工业互联网将会对整个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带来改变,需要通过工业互联网把技术工人的个人技术和经验转变成数据信息,然后赋予到自动化制造、智能化制造的生产场景当中去。“这将会对生产流程、生产技术、生产环境带来改变,对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杨飞飞代表认为。

技能提升也需要“融合发展”

2019年12月26日,国内内燃机行业的领军企业玉柴集团新一代国六生产线全面建成投用。新生产线总投资达30亿元,整体装备能力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是目前国内信息化、自动化程度顶尖的智慧工厂。

“生产线运用了5G技术,上一道工序出了问题,哪怕是一颗螺栓没有拧紧,设备都会发出警报,不解决的话,下一道工序将无法进行。”玉柴内燃机装试工种技能大师、工艺技术部新品试制装配工段工段长许燕妮代表今年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开展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全员培训,“培训内容之一是提升人和设备的结合程度,对新的工艺指导书的了解和掌握。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在传统技能基础上,要增加数字化、智能化的新知识。”

近年来,李征代表的这种感觉也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需要复合型技能人才了。他倡导建立终身学习体制。同时,在国家层面,产业工人的培养应该兼顾技术和知识两个层面,还需要提高一线技能人员的科学素养。

“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时间的沉淀,更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作为来自生产一线的代表,刘加军代表也在关注新基建下高技能工人的培养问题。“希望国家加大相关政策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对职业技术学校的投入力度,开展多方面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培养更多的青年专业技术后备人才。同时,通过完善用工制度和加大培训力度,引进、培养出技术操作和实践技能型人才,才能打牢企业‘新基建’的发展基础。”

杨飞飞代表认为,随着5G、工业互联网的推进,未来技术工人的技能要实现“融合发展”,除了熟练掌握本专业技能,还需要对产品制造的全流程技术有一定了解,并拓展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我认为产业工人需要具备这种自我提升的意识。”

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杨金龙代表则表示:“从职业培训的角度来说,在传统技能传授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数字知识、智能知识的教育,使劳动者具有实操技能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在学历教育中,也应该加强劳动教育,使大家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需求。”(记者邓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