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北窗》

生物趋功日夜流,园林才夏麦先秋。

\n\n

绿阴黄鸟北窗簟,付与来禽安石榴。

\n\n

赏析:

\n\n

季节转换之际,自然界一些事物的变化,往往特别引人注意。黄庭坚这首描写初夏景色的小诗,用意精深而用词平淡,读来颇耐人寻味。这首七绝大致作于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当时黄庭坚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任著作佐郎,参与编修《神宗实录》。诗中所写之景为诗人在寓所北窗下的所见所闻。

\n\n

第一句“生物趋功日夜流”,说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植物的开花、结果,动物的成长、繁衍,都有各自的规律,像长江大河奔流不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句诗起得突兀,像一篇文章的总论。

\n\n

以下三句进入具体描写。第二句“园林才夏麦先秋”,写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变化、发展在某一时期又有各自的特点,有盛,也有衰。眼前正是初夏时节,园林中花木茂盛、郁郁葱葱,一片生机;麦子已经成熟,到了收获的时候。“秋”字有两种含义:一指节候,一指收获。一般植物秋天成熟,叫做收秋,而麦子是在夏天收成的,所谓“孟夏麦秋至”(《礼记·月令》)。诗中一个“才”,一个“先”,生动地写出了生物代谢变化的差异,其中包含着诗人的一番感慨:自然界是如此,人世间又何尝不然!

\n\n

三四两句,借窗外景色抒发感受。诗人靠在铺着竹席的床上,悠闲地听窗外黄鸟(黄鹂)婉转啼鸣。陶渊明曾说:“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绿阴黄鸟北窗簟”,既是实写眼前之景,也是概括陶文之意,以凝练的笔墨写出诗人对陶渊明为人的向往。最后一句“付与来禽安石榴”,看似平淡,却曲折地写出诗人深沉的寄托。“来禽”,就是林檎,俗称花红;“安石榴”,略称石榴,因系张骞从西域安息带回,所以叫安石榴。这两种果木都是初夏开花。为《山谷诗集》作注的任渊说:“末句盖有所寄,言物化用事于一时,姑听其自然耳。”元祐四年四月,黄庭坚的知己苏轼,由于朋党之争不容于当权者,曾多次乞求流放外郡,这时,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从此黄庭坚失去了一个多年来朝夕相处、诗酒唱和的朋友,心里极不舒畅。但他生性达观,相信这种状况迟早会有转机,那么顺其自然吧,正如现在窗外来禽、石榴花开,过些时日还不是为别的花所代替?诗中“付与”二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这种矛盾的心情。这首诗自然清新,寓哲理于形象之中,读来意味深长。

\n\n

(史乘)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