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海门区赵阳杭:农田里书写奋斗的青春

1月21日上午,冬日暖阳让人微醺,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正余镇古坝村5组兴隆路两边成片的麦田里,麦苗已经探出头来,呈现出稀疏的绿色。

“过两天要下雨了,这几天湿度刚刚好,是施肥的最佳时机。”“90后”小伙子赵阳杭,熟练地驾驶着四轮植保机,在承包的108亩麦田里给小麦播撒肥料。

“都说农民看天吃饭,我现在每天最关注的就是天气情况。”虽然才31岁,但是赵阳杭谈吐间展现给记者的是稳重、懂行!而这些,正是他与田地打交道7年的结果。

在一旁做辅助工作的父亲赵志平自豪地告诉记者:“20年前我种田是一把好手,实行机械化后,儿子也成了一把好手,现在不仅古坝村的田交给他管理,其他承包户还常常叫他去帮忙。”

赵阳杭在职业高中学的是模具专业。毕业后,他曾在外地城市做过模具工、五金维修工。其父亲一直从事农机工作,有着较为丰富的种田经验。2015年,婚后有了孩子的赵阳杭决定“另辟蹊径”,在老家的田野里闯一闯。

2008年开始,正余镇古坝村积极响应号召,鼓励农民流转土地。回到老家后,赵阳杭向古坝村承包了200多亩土地,种植小麦、水稻和黄豆,开启了新农人的奋斗生活。

赵阳杭说:“既然选择了做这个,就要尽全力做好!”于是,他买来农业种植方面的书籍,学习种植经验与技巧;只要有农机培训,总少不了他的身影。他还常常去其他乡镇同行那里参观学习。

农业现代化是发展趋势,善于学习的赵阳杭,先后购买了大拖拉机、植保机、无人机、收割机、铲车、烘干机等,形成了从种到管到收的一条龙机械化模式。

虽然从小生活在农村,也有父亲在一旁指导,但事实上,真正把种田当作工作来做,对赵阳杭来说还是有着诸多艰辛。

赵阳杭说,每年5月中旬到7月初、10月到12月,比较忙,尤其是5月到6月,每天忙到晚上12点是常态,早上4点又要起来,一天睡觉最多四五个小时。

“苦是苦一点,但是看到家里经济收入提高了,就很欣慰。”2016年,赵阳杭扩大经营规模,又向古坝村承包了1000亩土地,成立了明玥家庭农场。在他的精心经营下,1200多亩的土地年收益达到60万元。

2019年起,古坝村成立新型合作农场发展村集体经济,赵阳杭承包的大部分土地被古坝村收回了,他承包的土地又回到了原来的200多亩。尽管经营规模收缩,但是没有影响赵阳杭的斗志。在种好自己承包的田地的同时,因为种植经验丰富,他还担任了古坝村新型合作农场的管理员,带动了古坝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一人富不算富,古坝村发展了,我们的日子才能真正好起来。”赵阳杭质朴地说。

“特别知足,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大的发展。”赵阳杭说,他会一直在这片土地上扎根下去,明年计划引进卫星定位导航,通过标准化、智能化种植,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做好新时代的新农人。

原标题:江苏南通海门区赵阳杭:农田里书写奋斗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