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激活潜能 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2022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提出,要深化旅游资源开发,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更好满足大众旅游特色化、多层次需求。

通过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引导旅游新需求、拉动旅游新消费、促进旅游新增长,是当前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消费拉动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旅游行业积极响应和参与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旅游行业更应该主动适应人们旅游需求特征和旅游市场趋势变化,以更加积极的行动,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服务,用种类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功能更加齐全的产品供给,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首先,盘活存量激活潜能,推动传统产品转型升级。目前,我国已经有A级旅游景区1.3万家、星级饭店8000多家、旅行社4万多家以及众多的各级各类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已经具备规模化生产、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旅游业巨大的生产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已有的产品也存在着开发利用粗放、产品质量偏低、服务水平不高、游客体验不佳、经营效益不好等现实问题。因此,在当前经济发展“双循环”、消费拉动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下,旅游行业要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和旅游消费特征的变化,以盘活存量为基础,充分挖掘现有旅游生产要素的潜能,实现传统旅游产品和业态的转型升级,并以此形成旅游产品体系的基础要素,夯实旅游供给体系的基本盘。

其次,科技赋能创新驱动,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互联网、物联网、移动终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为旅游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等提供了技术支撑。我们要以信息技术赋能为手段,形成创新驱动的内在动力,打造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新体验场景、新业态产品、新服务流程、新商业模式,让以科技赋能为手段的创新产品成为旅游产品体系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再次,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主动调整产品策略。从近期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看,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旅游市场格局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入出境旅游暂时难以放开,二是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出现明显的就地休假、就近旅游、就时消费的“三就”特征,导致旅游消费市场呈现出显著的本地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大多数旅游目的地而言,传统的以吸引外地游客为主要诉求的目的地产品体系就必须主动进行适度调整。

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针对本地旅游消费市场的产品数量和布局密度,丰富业态类型,特别是要注重开发能够吸引本地市场高频次出游的重复性消费产品;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发出境游替代性产品,促进出境游需求向国内和本地消费转移。出境游市场有着巨大的消费空间,属于中高端市场。疫情发生后城市周边特色突出、有情调、有品位、设施高档的民宿价格上涨、供不应求,实际上就是这种转移消费的直接反映。要通过引导旅游企业开发高品质的休闲娱乐、微度假、定制游、专享服务等精品和高端产品,形成转移消费的引流渠道和供给体系,让转移消费成为实实在在的市场增量。

最后,以标准化为基础、以国际化为目标、以特色化为引领,构建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类型体系。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尺子。经过多年的发展,旅游行业已经在旅游景区、饭店、度假区、旅游民宿、旅游厕所等领域建立了基础性行业标准。随着人们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行业标准的国际化程度和特色化水平越发必要,要通过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等的建设以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评定复核等工作的开展,打造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世界级旅游产品;通过推出更多定制化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开发体验性强、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旅游产品的特色化、多层次需求。

总之,从市场开发角度讲,保证旅游产品质量、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和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消费拉动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相适应的重要行业举措。只有做好产品生产,保障产品供给,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创新驱动激活潜能 丰富旅游产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