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市乡宁县云丘山景区以“企业有利润、村民有利益、村委有效益”的三有定位,成功孕育出“农旅融合、村企共建”的“云丘模式”,使所在的云丘山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挑战与问题
云丘山村是典型的旅游乡村,因地处云丘山旅游景区而得名。云丘山景区所在乡镇农村原来地域封闭,农民思想保守,农业生产落后,旅游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发展“两张皮”,不但无法实现深入融合、相互促进,反而相互阻碍发展。比如,在景区规划建设中,云丘山旅游开发公司需要农民整村搬迁,但当时不仅存在着“搬迁难”问题,而且整体存在着搬迁后农业生产难、土地流转农民就业难和增收难等问题。
措施
1.围绕“规划先行”,充分利用各项政策。乡宁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云丘山景区开发,乡政府配合,同时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政策的支持,让景区开发有了底气。专业的设计团队和专家队伍受邀前来对景区进行规划、建设,服务、规范、质量、品牌、宾客第一、员工第一等意识在云丘山村逐步树立起来,并日渐得到强化。
2.围绕“文旅融合”,不断壮大旅游产业。围绕非遗、民俗等丰富的文化资源,云丘山景区引入科技手段,强化保护,创新方式,做好展示;围绕9座国家级传统村落,紧扣民俗背景,恢复原貌格局,培育古村落文旅新业态;选准主题定位,在康家坪古村打造民宿等产品;保护每一处生态,封山禁牧,植树造林,开发罕见冰洞奇景——云丘山冰洞群。
3.围绕“农旅融合”,实现村企共赢。云丘山景区建设实现易地搬迁105687平方米,整村搬迁16个自然村561户居民,人居环境大大改善。同时,引导村民自主创业,开办乡村旅馆、农家乐;积极吸纳村民参与景区建设和运营,安排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景区直接就业269人,人均月收入2950元。景区建设方面,优先吸收当地村民承包工程,并帮其组建工程队。当地农民还组建了上河优质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并聘用村民种植有机粮食和有机菜、药、茶等,保护开发翅果油树等;给建档立卡贫困户担保贷款,助其进行畜禽养殖,真正实现农民增收与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成效
云丘山景区历经20年潜心打造,先后开发自然景观42处、人文景观77处,如今已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前累计投资23.95亿元,年接待游客1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亿余元。景区的开发全方位带动乡宁县8个乡镇80多个村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73户8793人脱贫致富,户均增收2.2万余元。当地农民彻底转变为产业工人,实现了人人有班上、家家有轿车,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该景区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山西转型的“排头兵”。
经验与启示
1.科学规划。景区发展规划与乡村发展规划必须相互融合。景区周边乡村实质上和景区发展紧密相连、唇齿相依,只有目标同向、规划融合、合力共为,才能形成双向驱动,实现共同发展。
2.保护生态。在开发过程中,景区内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挖掘;杜绝了乱砍滥伐,生态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大大改善,成了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
3.农旅融合。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其带动乡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辐射周边发展的带动作用极为明显。只有农旅深度融合,景区和所在乡村才能实现深层次的促进和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了,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得到的实惠多了,景区发展才会得到更为普遍的支持和拥护,从而形成带动所在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
4.回馈社会。近些年,云丘山景区投资1900余万元与相关企业合作建成“元谷希望农场”,为身心障碍者提供技能教育服务。3年多来,该农场先后招收19名身心障碍者,目前已有7名身心障碍者具有了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不仅能自食其力,还能赚钱养家。
下一步计划
围绕建设国内一流景区和促进乡村振兴的双向发展目标,云丘山景区将重点在环境卫生整治、智慧景区建设、研学旅行等方面进行新改善、大提升,实现景区带动、促进、辐射作用的全新飞跃,进一步擦亮国家5A级旅游景区品牌。云丘山村将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展示民俗、古村古道古井等传统文化;加快推进22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8000亩有机旱作小麦基地的建设,同时依托特有自然生态资源,全面建成药茶、腌菜、糕点、面粉等加工生产线和高标准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力争早日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云丘山景区还将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康养旅游,把当地有机旱作农业的“云丘山”品牌发展成特色农业品牌,真正实现景区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
(图文均由世界旅游联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