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非遗面塑技艺能手、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代表性传承人、连云港市工艺美术大师……在这些荣誉的背后,谁会想到孙连东与面塑结缘,竟只源于8年前的一次偶遇。一切从零起步的孙连东,如今如何能成为面塑“大师”,他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今年46岁的孙连东,出生在江苏省赣榆区青口镇大新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父亲是当时村里比较稀少的手工艺人,姐姐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哥哥是赣榆高中的优等生,受家庭环境熏陶,小时候孙连东对绘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空闲时间,便与绘画为伴。
1998年7月,孙连东完成学业后选择自己创业。在父亲的帮助下,他创办了装修公司。经过几年精心经营,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然而,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每天接打电话、看工程、搞预算、买材料等一些烦琐、枯燥的事情,让他疲惫不堪,突然产生了巨大的失落感。对于喜欢搞艺术的孙连东来说,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2010年5月,孙连东独自去北京发展。在北京,孙连东看到有人制作艺术根雕,敏感的他觉得这才是一项适合自己的事业,他就在廊坊搞起了一个小工坊。一块树根原材料,经过清洗、设计等多道工序,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工艺品。孙连东干得乐此不疲。
2013年秋,孙连东应邀回连云港参加展会。在连云港文博会参观展品时,许多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让他大开眼界,他心里盘算着,自己要是也能做出这么好的作品,那该多好啊!
后来,通过朋友推荐,孙连东找到了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传承人王振兰老师。经过王老师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确定了师徒关系,孙连东把在廊坊的根雕全部低价转让,只身来到师父身边学艺。2013年11月,王振兰正式收下爱徒孙连东。
为了一个造型,孙连东常常在灯下熬到半夜,他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了多套制作工具,使作品更加精致。另外,在面塑材料上他独辟蹊径,改进了配方,使其不干裂、不长霉。作品不但能存放得更久,而且越放越润。孙连东的面塑技艺日渐精进。
学艺8年来,孙连东先后获得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三带”新秀等称号。他本人被评为江苏省非遗面塑技艺能手、连云港市工艺美术大师。作品《风雨同舟》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铜奖,同时获得连云港技能状元大赛第二名。
原标题:江苏连云港乡土人才孙连东的面塑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