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根衣针,几缕彩线,一把剪刀,一个老式熨斗,这就是制作畲族服饰的工具。在一双粗糙却灵巧的手穿针引线下,不一会儿布料上渐渐出现了色彩斑斓的图案。
近日,记者来到闽东畲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林章明的工作室时,他正在赶制一批工作装,这批工作装以传统畲服为基础,增添了相应的设计元素,经过反复修改后才达到最终效果。
畲族服饰是畲族文化的具体体现,它反映了畲族的民俗风情,也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社会飞速发展,这个曾是畲族祖祖辈辈熟练掌握的技艺,在近代濒临消亡。
守艺二十六载 从手艺人到“守艺人”
林章明于1976年出生于宁德福安,从小就对畲族文化十分好奇,18岁那年,为讨生计,林章明拜师霞浦钟李发学习畲族服装制作。从开始的学徒到现在的畲服制作技艺传承人,林章明在学习传承畲服制作的这条路上,一走就是二十六年。
“闽东畲族传统服饰历史悠久,据可查的历史亦有200多年。清宣宗道光年间,霞浦县溪南镇白鹭坑畲族村民钟应宝以制作畲族服装的精湛技艺出名,经过家族代代传承至钟李发手中。”说起畲族服饰,林章明如数家珍。闽东畲族传统服装起源于畲族三公主的凤凰传说,因此畲族妇女的服装款式按凤凰款分为三种:凤凰头款、凤凰身款、凤凰尾款,三款整合在一起是一只展翅欲飞的美丽凤凰。
提及制作畲族传统服饰的技艺,林章明说,一套畲服做下来,往往需要半个月甚至更久。每个环节都非常讲究,不仅要有多年的实际制作经验,还需要熟练地掌握、运用各种要点,才能制作出原汁原味的畲服。
回忆起学艺时的经历,林章明表示,刺绣是学做畲服中最难的部分,一针一线都是挑战,没有耐心和勤奋是无法学成的。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林章明每天加紧练习,他的刺绣功夫突飞猛进。虽是男子,林章明刺绣的活计一点不输心灵手巧的女子。
1998年,拜师学艺出师后的林章明在蕉城经营一家自己的服装裁缝店。店铺开设初期,畲族服饰只是其他日常服装的陪衬,订单较少,除了传统节日、歌会和族内重大庆典活动外,平时来做畲族服饰的畲民寥寥无几。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畲族传统服饰文化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林章明依然坚守着老师传给他的手艺,不断探索提高,成为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守艺人”。
“尽管传承是艰难的,但使命光荣。”林章明说,一套纯手工畲服价格一般在两三千元,市场需求量极小,但他没有放弃。“相信畲族传统服饰会因独特的魅力而被重视。”正是因为这份热爱,林章明在畲服制作的路上越走越坚定。
林章明从学艺到出师,到自己制作畲族服饰,再到传承畲族技艺……虽不是畲族人,但和畲族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希望更多人认识畲族服饰,了解畲族文化还有畲族的历史。他每年都积极开展畲族传统服饰普及活动,与国内高等院校师生探讨交流,接待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0多所高校师生,开展多次畲族服饰展,常在青少年中开展畲族传统手工艺DIY活动。
巧运匠心 优化改良凤凰装
如何让畲族传统服饰“走出去,走更远”?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林章明另辟蹊径,通过尝试设计舞台装,在畲族传统服饰文化中加入时尚元素,把畲衣逐渐推向市场。
如今,越来越多的畲族元素被编成舞蹈带上舞台,在舞台上,除了演员精湛的舞技和引人入胜的畲族传说,一身色彩艳丽、原汁原味的畲族传统服饰也让节目的舞台效果得到升华。这些制作精美的畲衣,大多出自林章明之手。
“不改变不行,保留原汁原味的技艺固然重要,但不创新就没出路。”林章明还尝试结合旗袍元素,通过将旗袍的收腰、开衩元素融入畲服中,改良了原有的凤凰装,提高市场接受度,也使观赏性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林章明还做了许多优化改良,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使得作品更贴合现代人的审美。目前,除了来自闽东本地区畲族同胞客源外,也有通过网络信息慕名而来的全国各地订单。
林章明的优秀作品逐渐被挖掘。2012年,林章明设计的《飞龙在天》《火蓝畲鸣》《凤凰之歌》均入围首届中国畲族服饰设计大赛决赛,获得单套常规实用型服装优秀奖,使他成为福建省唯一入围总决赛的设计师。
2019年,林章明的作品《鸾鸣》获得第十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大赛优秀奖;作品《畲山凤》获得第二届中国(浙江)民族服饰设计展演匠心奖。
多年的坚守终于得到回应,畲族服饰受到了大众关注,林章明对此深感欣慰。
“跨界”文创 畲服元素焕发生机
“做畲服需要静心,在充满诱惑的都市里,这份坚守是寂寞的。”林章明说,畲服制作是一门艰苦的纯手工活儿,集绘画、设计、刺绣等多种技能于一体,从布料到成品,需经过量体、备料、裁剪、烫衬、绣制、缝扣、整烫等一系列复杂的流程。
尽管畲服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但这门老手艺目前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局,也成为困扰林章明的难题。“现在,肯静下心、坐下来学习老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谈及手艺传承现状,林章明显出一丝无奈。
采访中,林章明告诉记者,从目前行业的市场前景来看,传统畲族服饰的商业化之路还很长,只有让技艺产品有市场生存发展空间,才能继续“活在民间”。
“古老的服饰元素不仅存在于古籍里、教科书里和零散的民间艺人手里,它经过加工提炼,同样能焕发生机。”对于闽东畲族传统服饰面临的困境,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高永安认为,非遗传承人要在民族服饰上有创新和发展,就要多深入民间,在过去的资料中发掘文化遗产,要把民族服饰推广在地域文化生活上,让本地人喜欢穿、喜欢用。同时,传承人要在文创方面多下功夫,制作纪念品、旅游用品、与民俗相关的服饰用品,采用商业运作模式,把民族服饰推出去。
眼下,林章明正与设计师忙着设计一款畲族Q版形象,将现代流行元素融入畲族传统服饰元素设计成“萌萌哒”的卡通形象。
谈及设计初衷,林章明说,如今大部分年轻人偏爱二次元表现形式。“能否借助卡通这个载体,把畲族服饰文化传播出去,让其走得更远?”于是,设计畲族服饰Q版卡通形象的想法就此诞生。
林章明认为,尝试“跨界”开发非遗衍生品,用当代设计的理念,在保留畲族传统服饰“精华美”的同时,转化为让年轻人喜欢的作品,是让非遗活起来、走出去的一条路子。
随着宁德市旅游效应逐步显现,林章明计划未来在景区内推广经过设计改良,具有闽东畲族IP的时尚畲族工艺品、饰品。“希望畲族文化元素通过更多形式被大家看到,希望年轻人爱上畲服,为传承老手艺注入新力量。”林章明说。
原标题:林章明:传承非遗之美,让年轻人爱上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