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织布机——赞皇土布几代传承人的红色故事

赞皇原村土布,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绿色种植的棉花为原料,采用最传统的纺织工具和纺织工艺生产,前后历经轧花、弹花、经线、刷线、陶缯、梭线……等共计72道工序,而每一道工序都需由经验丰富的织娘纯手工才能完成。

手工纺织这项古老的工艺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已存在了千年,据了解,目前掌握这项古老技艺的人却是屈指可数。赞皇原村土布能够完整地将这项古老技艺流传下来,自然离不开几代传承人的坚守。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在赞皇解放区和游击区流传着《纺织小调》这样一首民谣:“冬天天气冷,妇女在房中,织布机哗啦啦响,纺车呜隆隆。黑夜白天纺织忙,军民有衣裳。王大娘技术精,布织得平整整。做衣裳,真结实,能穿三个冬。一天能织三疋布,织布女英雄。”民谣中的王大娘则是指以王红玉为代表的一批“织女星”。

打小,王红玉就坚强上进,常在大人跟前学习纺棉织布,很快便成为了三村五里纺棉织布的行家。由于王红玉纺棉织布速度快,一天能织三疋布,特此人送外号“织女星”。

王红玉自己通过纺棉织布解决家中温饱还不算,作为大桥庄村妇救会主任,她还带领村里的妇女们开展了生产自救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王红玉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又带领村里的妇女们夜以继日地纺棉织布,她们唱着“白天种地又开荒,晚上灯下纺织忙,纺出线来织成布,千针万线缝衣裳,衣鞋送到亲人手,子弟兵穿上打胜仗。”自此,大桥庄村形成了家家纺棉、户户织布,用实际行动支持八路军抗战的忙碌景象。

由于当时各个根据地的纺织品没有统一名称,赞皇抗日县政府便将各村的土布及其产品统一命名为“赞皇原村土布”,赞皇原村土布自此也就成了赞皇所有纺织织布村庄用原始工艺生产的原织原纹土布及其土布产品的名字。而王红玉也名副其实地成为赞皇原村土布第一代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据悉,1943年的时候,太行军区在河北涉县召开了大生产表彰会议,王红玉荣获“织布状元”的称号,还受到了当时八路军129师政委邓小平同志的接见。

1930年出生的秦喜辰,从小便失去了父母,和哥哥秦顺小相依为命。全民抗战爆发后不久,秦顺小毅然参加了八路军,上战场,打日寇。不幸的是,秦顺小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从小没有父母的秦喜辰这次又没了哥哥,自此彻底成为了苦命的孤儿,那一年她12岁。

当太行军区政府了解情况后,便将秦喜辰带到了王红玉的家,从此,秦喜辰和王红玉结下了母女缘。心灵手巧的秦喜辰在王红玉的精心传授下很快就继承了养母纺棉织布的精湛技艺,成了养母最好的帮手。在抗日战争时期,秦喜辰也紧紧跟随养母的脚步一起支援前线,为抗战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继承了养母王红玉赞皇原村土布的手艺,深受养母在抗日战争中带领大家积极抗战影响的秦喜辰,不仅希望将赞皇原村土布这门古老的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也希望像自己养母那样,能为周围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第二代赞皇原村土布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秦喜辰也确实做到了,她不仅用自己精湛的手艺为周围贫困的人家免费裁剪衣服,还在女儿崔雪琴成立赞皇原村土布合作社后,身体力行摇起了搁置多年的老纱车,在技术上对合作社社员进行了精心指导与传授。

崔雪琴,秦喜辰之女,第三代赞皇原村土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赞皇原村土布合作社创始人、领办人。虽出生在拥有赞皇原村土布这项古老技艺的人家,但早期的崔雪琴并没有将心思放在传承这项技艺身上,而是心系城市,向往城市生活。凭借自己敏锐的商业头脑,崔雪琴做起了服装生意,逐渐在城市中站稳了脚,也将服装生意越做越大。

一方面母亲秦喜辰希望自己不忘恩情能将这项古老的技艺传承下去,另一方面崔雪琴看到家乡父老依旧生活在贫困之中,再加上自己经营转型的需要,崔雪琴毅然调整了自己事业的方向回到家乡,履行起了自己新的“使命”。“既然自己身体里流淌着红色的血液,就一定要将赞皇原村土布传承好。”在产品研发上,崔雪琴苦心钻研;在脱贫攻坚中,崔雪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周围村民脱贫致富。她先后成立了赞皇原村土布合作社、建立了赞皇县太行原村扶贫文化产业园暨原村非遗文化产业园带领妇女就业,如今已带动6个乡镇17个村贫困的妇女脱贫致富,共建幸福新生活。此外,在赞皇原村土布合作社,崔雪琴还成立了党支部,加强人大代表之家建设,不断培养新党员,为党组织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

崔雪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使命与责任的同时,也不忘向作为第四代赞皇原村土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女儿仇莎讲述家里的抗战故事,曾外祖母对外祖母辛勤养育的故事,希望女儿仇莎能继续将几辈人的爱国情传递下去,也能将家里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如今,母女二人不但要让赞皇原村土布的产品越走越远,永葆诚信经营理念赢得更多关注与信任,也要发挥带头人作用继续努力带领乡亲们就业致富摆脱贫困,还要将赞皇原村土布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作为一个红色产业,一定有着自己的使命。作为一个红色之家,就一定要比他人多一点责任。”

在赞皇县太行原村扶贫文化产业园暨原村非遗文化产业园中,不仅有赞皇原村土布非遗博物馆这样的红色家族传承记忆,还有很多抗日战争时期为祖国赢得胜利而壮烈牺牲的烈士在这里安眠。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扬抗战精神,讲述自家抗战故事的同时讲好赞皇革命老区红色故事,崔雪琴和女儿仇莎将致力打造红色基地,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同时,作为“一带一路”的先行者,崔雪琴和女儿仇莎还将继续提升赞皇原村土布品牌价值,使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树立文化自信,向世界讲好中国红色故事,这也是第三代、第四代赞皇原村土布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共同使命、责任与心愿。



原标题:小小织布机——赞皇土布几代传承人的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