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是中国戏曲的鼻祖,是中国古老的剧种之一。“肘猴儿木偶戏”属于秦腔表演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起源于明末,鼎盛于嘉庆年间。1960年,陕西省成立了500多个乡村木偶戏班,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杜康镇张王庄“肘猴儿木偶戏班”就是其中的一个。
张王庄“肘猴儿木偶戏”2013年列入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内容包括舞台装置、乐队演员、“肘猴儿”演员和唱腔演员。木偶由“头像”“戏衣”“手”“眼线”“命杆”即“大杆子”“手杆”即“小杆子”等组成。“头像”早期有木刻和泥塑两种,后期用核桃木雕刻而成。木偶头的脖子下方装有一根竹竿,称“头杆”。袖子里也有一根竹竿,俗称“手杆”。
偶身穿衣,可以根据剧情随时更换。偶身中间沿着竹竿有一根细线,拉动可以使木偶眼球翻动,俗称“眼线”。木偶头根据人物性格精心设计,并用拉线、拔棍等把眼、眉、口、舌、耳装成活动的,把呆板的木偶变成感情丰富的剧中人。
多年来,张王庄“肘猴儿木偶戏”在白水县周边很受欢迎。俗传“要看戏,到张王庄”“不看猴儿戏,三天饭不香”之语,享誉整个渭北地区。当地群众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或者庙会祭祀,无不因有张王庄的“肘猴儿木偶戏”而自豪。
原标题:秦腔艺术的分支“肘猴儿木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