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战疫 通关提速

日前,来自温哥华的中国籍男子林翔下了飞机进入入境大厅,第一个完成了旅客入境健康申明卡电子申报。在向海关工作人员出示二维码、回答完简单询问后,他只花了十三秒就被告知可以进入下一个测温流调环节,小伙子还没回过神来,连忙向现场关员竖起了大拇指说:“这就结束啦?哇!太酷了!”

听说近期回国要填写健康申明卡、接受卫生检疫等多个环节,林翔早已做好了长时间排队等候的准备,没想到结果竟如此顺利。一个小小的二维码省去了长时间的人工操作,他在飞机上紧绷了十几个小时的神经逐渐放松下来。

到了流调环节,林翔再次向关员出示在健康申报时获得的这个“万能”二维码,流调关员在手持Pad上准确读取了他的身份信息,在进行必要的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对他进行人脸识别,保证信息能精准匹配,只花了短短两分十五秒就结束了流调环节。“椅子都还没坐热,就结束了?”林翔感叹道,“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一码通关’,科技感很强,通关速度很快,祖国真是太强大了!”林翔从下飞机到完成海关所有手续,全程只花费了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

据介绍,在厦门机场国际入境现场防疫工作开展初期,平均每个航班从飞机落地到旅客全部转运,需要六个小时左右。经过现场科室对流程的探索优化,目前每个航班的通关速度平稳控制在两个小时左右。

是什么让厦门海关通关变得如此神速?

厦门机场海关副关长陈长达介绍,为精准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厦门海关在巩固前期防控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联合同方威视进一步开发“进出境人员卫生检疫单兵作业平台”(P-VEMD),并于4月13日在厦门海关高崎国际机场口岸卫生检疫现场上线试运行,实现了入境卫生检疫健康申报、流调、排查、采样、回溯的信息全程电子化和互联互通。

新系统一上线运行就对卫生检疫流程产生积极影响,实现入境卫生检疫所涉及的健康申报、流行病学调查、现场采检、个案判定及后续跟踪等作业环节全程电子管理,并在此基础上,绑定旅客人脸、证件等信息,通道测温成像图像,形成全要素旅客健康管理电子台账;入境人员无纸化一码通关,打造“数据多跑路,旅客少接触”的疫情防控新模式,有效减少通关时间,降低旅客滞留时间,减少旅客及现场关员的交叉感染风险;系统设置高风险旅客预警功能,风控部门和现场海关可收集、汇总、发布布控清单,在现场流调环节自动判断旅客风险等级,对高风险旅客进行提示预警,高效严密;无缝对接地方疫情防控,通过作业平台对接地方,如“i厦门”等疫情防控系统,进行人员转运移交,实现全链条联防联控。

海关流调岗位工作人员庄军泉介绍,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最基础的是“灵魂三问”:你从哪里来?你要去哪里?你到过什么地方?“以前除了体温检测,我们还要详细询问对方旅行史、接触史,是否服用过药物,甚至职业、日常活动轨迹等,每一项内容都必须在纸质表格上仔细填写清楚。而现在,只要扫描旅客的海关电子健康码,就能快速获取到以前需要手动填写的旅客姓名、护照号码、航班号、座位号等信息。我们要做的,只需对旅客进行简单的流行病学问询、测量体温,就可使旅客快速进入采样环节。相比于以前手写表格三分钟,现在只需要一分二十秒就可完成对旅客的快速流调。”

海关数据组的胡波波说:“以往遇到阳性案例,我们需要联系航空公司获取该旅客前三排后三排的密切接触者名单,现在系统可以直接对判定为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自动检索后生成Excel清单,由后台移交地方卫健部门,大幅缩短我们寻找密切接触者的耗时,也让整个回溯链条更加严密严谨。”

据了解,新系统上线以来,已完成1887名入境人员全流程卫生检疫,无症状旅客快速流行病调查平均用时缩减至90秒钟,判定疑似病例38例,追溯材料完整齐备,进一步提升了疫情防控网格化的成效和通关时效,实现了全流程通关时间缩减三分之一的目标。(记者马跃华 通讯员曾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