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记者走进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西靖镇肉牛养殖基地,看到排排牛舍错落有致,数千头肉牛肥壮悠然。在一座牛舍里,工人李春添完饲草料,马上又打扫卫生,干劲十足。
李春告诉记者,以前他住在山里,因天气干旱,地里没收成,总闹饥荒。2018年,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李春一家搬出了大山,住上了做梦都不敢想的砖瓦房,自己还当上了工人,务工年收入达4万余元。
西靖镇北连腾格里沙漠,土地面积仅219平方公里,有46个自然村,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长期以来,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饮水难、就业难、增收难等问题突出。
为破解山区“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难题,古浪县实行县级领导包村包组责任制,大力实施扶贫搬迁工程。2011年以来,古浪县累计建成12个安置新村和绿洲小城镇,搬迁安置了山区11个乡镇73个贫困村6万余人。
李春一家就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受益者。“前些年,要供3个孩子上学,家里特别困难,饭都吃不饱,没想过幸福是啥样子。如今,日子越来越好了,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李春说。
记者在西靖镇阳光新村见到村民杜鹏时,他正在打扫牛舍。去年,他养了100多只羊和40多头牛,收入达20万元。杜鹏说:“搬迁前,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看不到希望。”2016年,依靠精准扶贫贷款和产业扶持政策,杜鹏建了两个日光温室,当年就获益5万余元。2018年他开始养殖牛羊,并成功脱贫。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不仅使偏远山区的群众改变了靠天吃饭的落后生产方式,也使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发展的目标。
“合作社就是好!”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最多的话。在国家扶贫政策支持下,西靖镇通过“扶贫公司党支部+村党支部+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以合作社的“大手”拉贫困户的“小手”,实现专业合作社集群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例如,西靖镇高峰村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体,发挥村集体的带动作用,吸引贫困户广泛参与,全面推行“村集体+”的脱贫模式,成立了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成功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古浪县众益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天元告诉记者,目前共有16个村的1600万元投到合作社来运行。养殖基地先后投资6260万元,建成能繁母牛养殖大棚5座、育肥牛养殖大棚17座,共可养殖肉牛5000头,目前存栏3000头。
“一到年底,牛肉需求量就会激增。每头牛能卖2万多元,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王天元说,2019年,养殖基地为16个村发放了128万元分红,每个村集体分红8万元。
“记得分红那天,大伙都特别高兴,有的人一大早就跑来了,有的人领了钱就去县城买新衣服,有的人买肉买酒回家庆祝……”王天元说,每个村还利用分红资金设置了公益性岗位,帮助村民就业,设立了村级文明奖以奖励文明乡风的践行者。
近年来,西靖镇坚持把发展富民产业作为群众稳定增收的根本之策,委托专业合作社负责生产经营管理,以“产业发展有市场、生产经营有收益、贫困群众有分红”为目标,积极探索、主动作为,抓实产业扶贫,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取得了积极成效。
“2020年以来,我们加快牛产业优良品种培育,大力提高肉品质。同时发挥集体经济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群众努力做大做强牛产业,过上富足的好日子。”对于未来,西靖镇镇长李怀钰同样信心十足。(记者王锋 通讯员杨鹏元)
原标题:甘肃武威古浪县西靖镇:牛产业带来“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