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肯定农村改革发展的“潍坊模式”“诸城模式”“寿光模式”。近年来,山东潍坊市委、市政府把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取得明显成效。
“三个模式”的基本内涵
“潍坊模式”,是在总结潍坊农业农村发展经验探索基础上的集大成,聚焦农业产业化这一核心,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在内涵上涵盖了“诸城模式”和“寿光模式”的精髓。
“诸城模式”,是诸城市在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等不同阶段创新探索成果的总成。自1984年起,诸城市把各行业各部门融合为服务农民的有机整体,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脱节的问题。从1987年起,诸城市又大力推行贸工农一体化,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农户为基础、以经济利益为核心、以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纽带的经济共同体。党的十四大之后,诸城市进一步探索实施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走出了一条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寿光模式”,是对寿光在蔬菜产业的生产、销售、技术、会展和标准输出等不同发展阶段改革创新经验的概括。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89年,寿光市以建设蔬菜批发市场为突破,带动蔬菜生产走上商品经济舞台。1989年以来,以冬暖式蔬菜大棚研制推广为标志,改变了我国北方冬季吃不到新鲜蔬菜的历史,奠定了寿光“中国蔬菜之乡”的地位。从2000年开始,寿光开始举办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搭建起农民与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桥梁。近年来,寿光开始向全国输出技术、人才、标准、问题解决方案,带动全国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向农业现代化迈进。
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实践及成效
以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三个模式”为动力,潍坊市委、市政府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三个模式”创新提升攻坚行动。
在制度机制创新上攻坚突破。一是创设“四个优先”支持政策。从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四个方面提出20条政策措施,破解“人、地、钱”三大难题。二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全市土地流转面积441万亩,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66%。三是实行“管委会+平台公司”农综区建设新机制。建立部省市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农综区核心区管委会,组建“三农”创新发展集团。四是探索新业态新产业培育机制。创新形成“国有平台投资+专业公司运营+农户承包经营”现代农业园区“三方共建”等机制模式。五是创新科技研发推广机制。创新建立北大现代农业研究院“基础研究+产学研融合+成果转化”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机制等。六是完善生态绿色发展机制。创新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离田制浆”综合利用模式。
在农业科技创新上攻坚突破。一是抓平台创新。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编制完成37种蔬菜的生产技术规程,日光温室番茄、黄瓜2项全产业链行业标准填补国内空白。中国农科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组建13个研发团队,研发3000多个品种在寿光观摩展示。二是抓种业创新。以打造蔬菜“种业硅谷”为目标,实现蔬菜种业产业化、品种国产化、种苗集约化、合作国际化。三是抓智慧农业。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初步建成慧种菜、慧种田、慧农机、慧养殖、慧监管五大基础数据模块。四是抓人才引育。依托11个政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引进瓜菜育种技术专家张兴平博士等团队。成立潍坊职业农民学院,每年培训农民1.1万人。五是抓农技推广。组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实施“千人联千社、培强新主体”科技支农“百千”工程,3000多名农技推广人员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指导服务。
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攻坚突破。一是抓粮食安全。压紧压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建成高标准农田44万亩,压茬推进34.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抓绿色发展。全面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全市绿色防控面积520万亩次。三是抓产品提质。与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联合开展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培育,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在全省率先开展投入品生产企业ABC分级管理。四是抓品牌建设。全市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2个、省级2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到1206个。五是抓新主体、新项目培育。实施龙头企业和产业联合体“双十”培育计划,重点培育10家产值过10亿元全产业链一体化农业龙头企业、10家产值过5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在补短板树样板上攻坚突破。一是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规民约、街巷长制等制度全面建立,厕所管护信息化平台投入使用。二是提升“四好农村路”建设水平。2020年以来,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88公里,自然村庄通达工程109.5公里。三是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全面完成村庄、社区现状调查和已编制村庄规划评估,每半个月调度一次村庄规划编制情况。四是加强乡村社会治理。扎实推进3个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省级示范县、1个示范镇、5个示范村的创建。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全覆盖督导调研,推动整顿措施落实落地。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个。制定过硬党支部、乡风文明村(社区)、平安乡村建设标准。五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总结推广高密市“一强五清”、昌乐县深化“党支部+合作社”等经验做法,探索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强村富民双赢新路子。六是推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坚持片区带动、全域提升,申报临朐薰衣草小镇、诸城常山、寿光洛城3个省级和20个市级、12个县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三个模式”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启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潍坊市以不断创新提升“三个模式”为驱动,推动农业产业层次加速提升,农村短板加快补齐,农民群众更加富裕幸福,乡村振兴呈现良好态势。这对我们今后持续抓好“三农”工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启示。
潍坊农业发展大步向前,得益于其农业产业化创新发展体系的推陈出新、不断丰富。一是始终坚持改革的理念、创新的精神。如寿光通过举办菜博会提升知名度、吸引聚集国内外高端要素特别是科技创新资源提升发展层次。二是始终注重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群众的关系。尊重市场主体地位,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三是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仅以蔬菜为例,潍坊全市蔬菜总产量由1990年的207万吨提高到2019年的1220万吨,增长近5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0年的764元提高到2019年的20369元,增长近26倍。
敢领风气之先,让农业农村改革勇立时代潮头。从产业看,潍坊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兴起。从市场主体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迅速成长。全市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分别达6.8万家、2.7万家、7500多家。从农村看,全市累计建成242个农村新型社区,创建10个省级示范社区,一大批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已经形成或加速建设。从城乡融合看,潍坊市返乡创业人员已达1.6万人,工商资本下乡规模已达200亿元以上。
改革是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核心要义。潍坊市在改革发展中不断赋予“三个模式”新的时代内涵,强化了规划引领、改革开放、创新创业和组织领导“四大支撑保障”,全面衔接“十四五”规划、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创新用活土地政策助力乡村振兴的17条意见和配套实施细则。在思想观念、政策环境、平台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大胆突破,为农村创新创业搭建了更大舞台。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有效调动起各级改革创新、敢于突破的积极性主动性。
原标题:山东潍坊: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小康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