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围场顺下村:高效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走进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道坝子乡顺下村的强源农业园区,在立体无土栽培蔬菜种植大棚里,暖意融融。翠绿色的生菜和油菜长势喜人,一眼望去生机勃勃。这些油菜和生菜不是生长在土壤中,而是被栽种在了含有营养液的水中。

“生菜是一种营养又美味的蔬菜,需求量很大。我们积极探索发展无土栽培蔬菜,从传统农业转型科技农业,助推农业产业发展,为农户就业增收探索出一条新路子。我们的蔬菜一年可以种10茬。”强源农业园区相关负责人常铁征说,传统农业中,土壤持续三年以上在设施环境下进行栽培,就意味着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土壤连作障碍或盐渍化的问题,而无土栽培能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

无土栽培作物生长快、产量高,可实现365天不间断生产,年产量是普通蔬菜的10倍。强源农业园区通过引进新技术,探索新发展路径,实现了从传统农业转型科技农业,也助推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

据了解,强源农业园区共有蔬菜暖棚84栋,其中41栋已经投入使用。2020年,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政府投资1200万元对园区进行了升级改造,主要通过无土栽培技术种植奶油生菜、意大利生菜、罗马生菜等品种。园区采用政企合作模式,由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政府与强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管理,该县农业农村局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棚内栽植技术。目前,园区已带动当地群众40余人就业,每人年增收2—3万元,流转150户农户土地,带动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我们园区与天津百利集团合作,签订了种植销售一体合同,蔬菜走进高端市场。”强源农业园区相关负责人常铁征说。

道坝子乡强化党建引领,增强产业驱动力,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发展特色产业、整合项目资金、创新合作、集约经营土地等方式,因地制宜探索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途径。顺下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充分利用上级项目资金248.9万元,建设两栋总共800平方米的冷库,租给强源农业园区,村集体经济实现年收入15万元。

近年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切实转变农业发展理念,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市场的农产品品牌,把“生态+”理念融入农业产业发展,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谋划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净菜加工中心建设,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强品牌,提高围场农特产品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原标题:河北围场顺下村:高效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