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花加拉嘎乡上三七地村郭玉姣家。满院金灿灿的玉米堆得像小山一样,郭玉姣正在和上三七地村的村民一起忙着晾晒、脱粒、装袋、入仓。
“这种玉米是我今年种植的新品种‘和育187’。”郭玉姣拿起一根玉米,“看看,这种‘玉米棒子’又长又粗,籽粒饱满,我种的2000亩玉米总产量能达到1500吨。”
“因为家里生活困难,初中毕业后我就去辽宁省大连市打工,整整在大连市打了5年工。这5年,我在菜市场送过菜、开过出租车,还经营过饺子馆,一年四季,起早贪黑。”44岁的郭玉姣接着告诉记者,“‘父母在,不远游’。刚开始,一人在外无忧无虑。后来结了婚,有了孩子,我在外地不仅牵挂家中年迈的父母,还挂念幼小的孩子。”
2008年初春,郭玉姣回到了老家上三七地村。他发现由于种地收益低,很多人进城务工,导致在家种地的大多数是老年人。大部分老人受年龄和文化水平限制,对种地采取粗放经营,挣不了多少钱。郭玉姣多次算账,觉得如果采取规模种植肯定能挣到钱。当年春季,他承包了360亩旱坡地,与农户签订了5年的土地流转合同。但是“天不遂人愿”,当年干旱少雨,粮食大幅度减产,这一年郭玉姣不但没有赚到钱,还赔了四五万元。
2009年,巴林左旗推广滴灌技术,这让郭玉姣看到了希望。在花加拉嘎乡党委、政府的扶持下,他家承包的360亩旱坡地全部实施了滴灌技术。当年秋季,郭玉姣喜获丰收,这360亩旱坡地单产达到500公斤,他净赚了十几万元。
“要想降低生产成本,就得实现机械化作业。我先后购置了大型农用拖拉机、玉米脱粒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巴林左旗也给了我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郭玉姣接着告诉记者,“我就是上三七地村人,得为乡亲们做点事。今年,我又流转了3600亩地,纯收入能达到六七十万元。通过规模化种植,我改变了我们村耕地粗放经营的局面。”
“我最近这三年把20亩土地交给了郭玉姣托管。土地的承包权还是我的,合同期满我还能收回来自己种。”上三七地村村民刘宝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让他托管,我有每亩旱坡地每年150元、每亩水浇地每年700元的承包费。我还在郭玉姣牵头组建的益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打工,每个月能拿到5000多元的工资,一年下来打工收入60000多元。”像刘宝金这样长期在益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打工的就有5人。
农忙时节,上三七地村的村民还可以优先在益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打工。2021年,有30多位上三七地村的村民在益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打工,月收入都在4500元以上,4个月的农忙时节人均纯收入能达到20000元。
2021年,郭玉姣承包的3600亩地粮食、油料总产量达到2000吨。2021年12月,他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2021年度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盛文华 段文倩 李昊)
原标题:内蒙古巴林左旗郭玉姣:种粮大户“种成”了全国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