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萍乡“摔跤校长”:让农村孩子也有健康昂扬的姿态

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风景区麻田办事处,一度是萍乡市最偏远的地方,山路崎岖,群山环绕,山脚下的麻田中心学校也曾经是一所非常破旧的农村学校。

2006年,从江西省摔跤队退役的朱志辉担任校长,开启了这所学校的“体育治校”之路。经过14年的努力,朱志辉让麻田中心学校挂起了两个体育类“国字号”招牌: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学校已累计为省市级体校输送优秀摔跤运动员144人,向国家队输送1人,成了小有名气的“摔跤学校”。

“一个孩子成为专业运动员的概率非常小,我更希望从这里出去的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健康合格的公民。”朱志辉说,“体育治校”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比赛和训练,让农村的孩子也能有健康昂扬的姿态。

让梦延续 立志成为下一代的引路人

1996年,18岁的朱志辉从萍乡市体校毕业,一米五几的身高让他的专业运动员之梦止步于此——因为身体条件所限,他没有被上一级体校选中。

摆在朱志辉面前有两条路,一去政府,二去学校。朱志辉的父亲当时在萍乡市政府中任职,为了给朱志辉谋求一个稳定的工作,父亲没少奔波。然而朱志辉却没领这份情,他宁愿去做一个每月领250元工资的乡村体育老师,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师这个职业让他有机会把梦延续。

体校6年的训练,让朱志辉愈发想要在赛场上证明自己的价值,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能站上领奖台,国旗在面前冉冉升起。他,想成为下一代的引路人。

朱志辉来到萍乡市芦溪县新泉小学任体育教师兼摔跤教练员,他身高不到1.6米,体重只有80多斤,留着齐肩长发。报到那天,他特意穿了白色衬衫、棕色西裤,学校的人误以为他是推销员,闹了笑话。听说朱志辉要在学校推广摔跤项目,其他老师都不以为然,书都读不好的农村孩子怎么练摔跤,“我们连体育课都没上过!”

当时,朱志辉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很满,每周要上24节体育课,放学后带队训练,夜里还要研究动作图解,看比赛视频,琢磨教学方法,然后抱起人形沙袋练习摔打。不上课时,他就带着卷尺、秒表,踩着单车在各个乡镇学校和教学点转,通过测试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爬竿和50米跑等项目,给摔跤队选苗子,没有手机的年代,各方联络多靠这样走家串户。

苗子选好了,可在哪儿训练成了朱志辉的心病。

朱志辉所在的新泉小学是“希望工程”在当地援建的中心校,维持日常办学都有困难,建一个用于摔跤训练的场馆显然不太现实。朱志辉给上级打报告,向母校萍乡市体校寻求支援,几经周折,学校挨着围墙给摔跤队搭建了一间60平方米的简陋训练室,训练的杠铃、摔跤垫、深蹲架、人形沙袋等专业器械,也是体校用旧淘汰的。

最令朱志辉难忘的,是暑假第一次带队集训,朱志辉和来自7个乡镇学校的19名孩子一人一张凉席、一床被子,铺在教室的地上,一睡就是两个月。他早上先去买菜,训练结束后带着几名稍大一点的队员一起洗菜、做饭。

那时朱志辉不到20岁,在此之前从没做过饭,他的厨艺遭到了队员们的吐槽:“老师炒的菜可真难吃。”艰苦的训练条件没有成为阻碍,1997年,在市运动会中,这些孩子获得了6金12银的成绩,囊括了一半摔跤奖牌。

体育让山里娃有了更好的出路

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朱志辉还有一项选拔人才向上推送的任务,曾汉金就是他看重的“苗子”之一。

曾汉金曾是一名留守儿童,也是家里的独生子,爷爷奶奶对他没有过多管教,任其“野蛮”生长,结果他长成了令班主任头疼的学生。但曾汉金的性格十分适合摔跤,他对抗对手的不服输精神,体能训练时展现的爆发力让朱志辉看到了无限可能,他想培养曾汉金,让他通过体育这条路走出大山。终于,朱志辉把曾汉金带进了训练基地。

朱志辉对曾汉金十分看重,训练严苛,还给他立了三条规定:不迟到、不顶撞、学习不能落下。曾汉金的性子在训练中慢慢收敛。而这批学生被选送到省级体校后,朱志辉还时刻跟踪他们的变化向家长汇报。

在省体校,曾汉金进入了青春期,长期独自生活加上艰苦的训练让他出现了叛逆情绪,不去训练、外出打架、上网。朱志辉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买票赶到省城跟教练沟通。在曾汉金最叛逆的那几年,朱志辉每个月都要去省城四五次,火车单程就需要3个半小时,一边是学校的本职工作,一边还要在周末抽空陪伴像曾汉金这样的孩子度过叛逆期,直到他们成为专业运动员。

对于曾汉金这样曾经的留守儿童,朱志辉觉得对他们的教育不能止步于小学毕业,尤其是走体育这条路,他要为每一个选出来的孩子负责,带学生走上摔跤这条路,不能辜负了他们。

在朱志辉的陪伴下,曾汉金走出叛逆期,连续4年包揽省少儿赛冠军,一步步从市体校闯入国家队,最好成绩是全国摔跤锦标赛第二名。2012年,曾汉金因伤退役,回到麻田中心学校任教,“如果不是我师父把我领进摔跤队,现在我可能是‘小混混’,在社会上打架”。

转职校长 “以体树人”锤炼意志

2006年,朱志辉来到麻田中心学校任校长,从教师到校长,他的理念在慢慢转变。朱志辉发现,每个孩子的运动天赋不同,不可能都去省队、国家队,但把体育教育、体育精神融入到教学当中,每个孩子都可以增强身体素质,锤炼意志品格。

经过几年系统研究,朱志辉和同事们一起设计出一套校内摔跤运动普及计划和方案,全校学生不论年龄大小、性别,共同参与其中。他们还编写了《摔跤》校本课程,完成了多项省市级校园摔跤课程的课题研究。

2011年,麻田中心学校被评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14年,学校又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十几年来,麻田中心学校累计为省市级体校输送优秀摔跤运动员144人,其中进入国家队1人,成了小有名气的“摔跤学校”。

朱志辉说,“体育治校”是他的最终目的,希望通过比赛和训练,让农村的孩子也能有健康昂扬的姿态。

如今,朱志辉坚守在农村学校一线岗位已经24年,他带领的教学团队,利用有限资源,突破重重阻碍,逐渐将摔跤运动发展成麻田中心学校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目前,麻田中心学校建立了“1+N”校园体育活动课程体系,以摔跤运动为重点和核心,拓展和开发适合不同学生的体育类课程,主要有体操、花式篮球、围棋、足球、乒乓球等项目。

摔跤方面取得的成绩,给这所山区学校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资源,同时也有更多优秀教师加入,学校还挂起了3个“国字号”招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如今的麻田中心学校,已经有装备标准的体能室、摔跤馆,今年,政府投入2500万元对学校重新规划和扩建,新的教学楼将于年底全部落成。朱志辉介绍,未来将有一个更标准的运动场,摔跤训练馆也会迎来扩建。

在朱志辉看来,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而有了良好的体魄,孩子们才能走得更远。凭借体育带来的信念和精神,不少孩子因摔跤翻越大山,一览更为广阔的天地。



原标题:江西萍乡“摔跤校长”:让农村孩子也有健康昂扬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