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清晨,鸟语花香。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的晨会,照例在早上6点开始,这是村党总支书记张宝金坚持了40年的传统。晨会的第一项内容,依旧是学习党的理论政策。张宝金由衷地感慨,元宝村实现一次次跨越式发展,靠的就是“坚定不移跟党走,一心一意谋发展”。
张宝金,“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尚志市元宝镇元宝村的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是全国“两优一先”的表彰对象。40多年来,他秉承初心使命,保持改革发展的闯劲与赤诚为民的情怀,带领村民将一个欠债27万元的“三靠村”,变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将昔日的“光腚屯”,变为今日的“亿元村”。2020年,元宝村总资产达7.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3万元,元宝村党总支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是对我个人的最高褒奖。作为村党总支书记,就要当好带头人。农村干部不能只盯着眼前,要做50年不落后的事。”老支书张宝金对记者说。
村里的休闲广场上,巨大的铅笔雕像静静矗立,见证着张宝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拼搏,也见证着元宝村人脱贫致富的历程。
吹响改革号角 推进工业立村
1980年,张宝金当选为元宝村党支部书记。当时,元宝村人均收入只有42元。他对党员干部说,元宝村要想富裕,必须发展村办企业。元宝村从此开启工业富村之路。
他带头拿出多年积攒的1.3万元,与村民集资3.7万元,建起了村里第一个小木农具加工厂。经过苦心经营,当年获利2万余元。在赚得“第一桶金”后,张宝金乘胜追击,先后建起了建材厂、筷子厂、铅笔厂。2012年,元宝村投资1.23亿元建设铅笔工业园区,逐步吸纳铅笔和铅笔板生产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了产业集群优势。元宝村年产铅笔18亿支,占全国铅笔总产量的20%,铅笔板占全国总产量的60%,成为远近闻名的铅笔之乡。
建高标准农田 推进农业强村
谋划元宝村的小康路,张宝金提出“精农业、稳工业、兴旅游”的新思路。为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他提出要发力打造集生态、科技推广、新品种示范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推进高产稳产、节水高效、耕作先进、科技覆盖的高标准现代农田建设。
元宝村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农机、绿色水稻、食用菌、大榛子等产业发展上的模范带头作用,实行了“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为促进农民增收,张宝金引导村民种植“稻花香”水稻。他号召村干部试种,早播种、早插秧、抢积温,用2年时间试验成功。目前,元宝村水稻种植面积已经从2012年的700亩发展到5600亩。村里注册了“土改稻香”“村镇香”商标,成立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起现代化的大米加工厂,元宝村稻米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初具规模。
发挥资源优势 培育旅游兴村
夏日,沿着宽阔的村路走过整齐划一的稻田,穿过仿古式的村大门,便可远远望见一排排别墅和洋房。一路上,村里的公园、广场和球场上,村民或是在悠闲散步,或是在锻炼身体。“走向富裕的元宝村,今后的路怎么走?”这是张宝金时常给党员干部提出的问题。
张宝金说:“小富即安不是元宝村共产党人的思想!只有不断地改革、奋斗,才无愧于这块因《暴风骤雨》而闻名天下的英雄土地!”
如今,元宝现代农业园区、铅笔工业园区初步成形,土改文化园区正在兴建,元宝村还将重点建设韩老六大院、土改风情一条街等项目,还原“元茂屯”历史旧貌。村里的《暴风骤雨》纪念馆目前已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成为元宝村的旅游招牌。打造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把弘扬土改文化、抗联精神与发展红色旅游相结合,叫响“中国土改文化第一村”品牌,张宝金带领元宝村人,踏上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从大力发展铅笔工业,到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再到大力推动红色旅游,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半数以上村民住进了楼房和别墅。“比城里人过得还好!”这是村民最常说的话。
“全体村民一个也不能掉队,共同富裕才是我的最终目标。”心中始终装着百姓,张宝金的话掷地有声,也一直是他坚守的信念。
原标题:黑龙江尚志张宝金:一心一意谋发展 坚定不移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