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虫又称东方黏虫、行军虫、五色虫、夜盗虫等。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性害虫。以幼虫咬食植株叶片,造成缺刻危害植物,危害严重时,常将叶片吃光,对作物造成毁灭性灾害。
黏虫幼虫头顶有八字形黑纹,头部褐色黄褐色至红褐色,2—3龄幼虫黄褐至灰褐色,或带暗红色;4龄以上的幼虫多是黑色或灰黑色,身上有五条背线,所以又叫五色虫。腹足外侧有黑褐纹,气门上有明显的白线,蛹红褐色。成虫体长17—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前翅有两个土黄色圆斑,外侧圆斑的下方有一小白点,白点两侧各有一小黑点,翅顶角有1条深褐色斜纹。
提醒广大农民朋友们:
在黏虫的防治中,坚持绿色防控,生态防控,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的方针,利用杀虫灯、糖醋液等物理方法降低虫口基数,危害较轻时可以利用天敌、人工捉虫等方式进行防治。在化学药剂的选择上坚持低毒高效的原则。
早期防治低龄幼虫期可用灭幼脲3号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谷子等田间黏虫百株幼虫量达到20头的田块,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10mL每亩,1%甲维盐2000倍液、48%毒死蜱1500倍液喷雾防治;严重田块可选用1%甲维盐2000倍与48%毒死蜱1500倍液混合喷雾,亩喷施药液量40—50千克。选择早晚黏虫幼虫活动取食时间喷药,严重田块连同地头杂草一起喷施。
针对玉米黏虫重发地域集中的特点,大力推进统防统治,适宜地区积极发展飞机航化作业,在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的同时减少农药的使用量,确保秋粮作物生长安全。
原标题:玉米黏虫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