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融媒体中心:两次蜕变,与“融”同行

每天的策划会是上海市长宁区融媒体中心一天中最关键且忙碌的时刻。国庆节前的一次会议上,又一个区域重大选题出现在融媒平台:两天后,长宁区第二届平安卫士将现场揭晓!围绕报道角度、发布平台、直播技术,再到全媒推广,每个环节逐一讨论,每项任务快速分发。60个小时后,这场大型活动在“上海长宁”客户端直播频道精彩呈现,现场报道也第一时间在两微一端、电视、报纸平台“新鲜出炉”,获得了众多市民的关注。而这次通过“集中指挥、统一策划、一次采集、多元发布”的全媒体发布,正是如今“上海长宁”融媒传播的真实体现。

打破平台壁垒,让体制机制“融活”起来

早在2016年年底,面对新媒体的迅猛发展,长宁区就拉开了媒体融合的“序幕”,通过“再造一个流程、建设一个平台、建立一套机制、调整一支队伍、改版一张报纸、推出一个客户端”的“六个一工程”,改理念、改机制、改流程,打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壁垒,将新闻资源、运行模式、人员队伍统一整合,2017年12月20日,上海长宁在全市率先完成媒体融合,并推出了“上海长宁”客户端。2019年6月,作为上海市首批挂牌成立的区级融媒体中心,长宁区融媒体中心紧紧围绕“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的建设目标,在第一次媒体融合的基础上,对内设机构、生产流程、激励机制等进行重造。两次蜕变,历经1000多个日夜,从融“合”到融“活”,长宁区融媒体中心依托“两微一端”、抖音号、长宁有线电视、长宁时报、长宁门户网站新闻中心网页七大发布平台,不断提升区域媒体的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和公信力。

再造生产流程,让融媒报道“鲜活”起来

中心成立后,建立了“每日策划会”“每周评析会”等新机制,着力推动信息的全面整合、高度共享、个性分发、团队合作。新机制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对上报线索、社会热点、重点主题进行策划,精准选题发布渠道,聚合内容生成,对传播和影响效果进行评析。“一体策划、一体采访、一体传播”的融合模式使融媒报道不断出新品、出精品,先后推出了“壮丽70周年”“城市微更新”“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等数十个主题类全媒体报道。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心充分发挥融合效应,统一指挥、前后端联动,发布了《今年这个元宵节,他们是这样过的……》《昨夜现场直击!长宁区临时集中留验点竟然还有这项服务》《3个小时,他们是如何建成隔离点》《烟火气的回归》等2000余篇全媒体系列报道,通过区融媒体中心多平台发布的权威消息及防控措施、复工复产的报道,为长宁全区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防控战传递了正能量,增强了信心,温暖了人心、凝聚了民心。

融合报道采用微视频、图文、直播、H5等形式,同频共振,多元呈现,既强调传统媒体的深度,也注重新媒体的实效性和接地气,涌现出来的许多优秀作品被全国、市级媒体转载,其中《上海市长宁区:老物件记录岁月回忆》获“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我爱我的祖国”专栏推荐,点赞量达40万人次。中心成立一年来,立体式的传播矩阵,不断提升“上海长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排名保持在全市政务媒体的第一方阵,今年9月中心在“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的融媒约稿供稿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截至目前,“上海长宁”已入驻人民号、网易号、头条号、澎湃号、上观号、腾讯号、一点号等第三方信息发布平台,多平台联动,阵地效应持续增强。

坚持移动优先,让政务+服务“劲活”起来

在做强主流舆论阵地的同时,长宁区融媒体中心大力提升“上海长宁”客户端的“新闻+政务+服务”综合服务功能,已完成2.0版本的升级改造。

全媒资讯劲发,传播更广。“上海长宁”客户端聚合七大融媒平台及第三方长宁号平台,区情、社区、商圈等新闻信息第一时间发布。针对居住和工作在长宁的国际友人较多的特点,“上海长宁”客户端开设了“国际版”专栏,定期发布英、日、韩、西班牙语等语种的新闻信息。“宁宁号”新媒体矩阵汇聚全区所有街镇、委办局和有关单位、机构的微信公众号或网站,实时更新、集中发布,实现互通互联、信息共享、协同沟通,让市民不出家门,也能及时知晓长宁情况。

数据聚合,政务集成更全。长宁区融媒体中心与区科委、城运中心等职能部门打通技术接口,在“上海长宁”客户端搭建便民大厅,开设问政、大调研多倍镜平台,为市民和企业提供网上办事、便民咨询等26类服务项目,收集市民提出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反馈相关部门,解决百姓难题。疫情期间,开设“疫情防控工作问题建议征集平台”,做好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集成化政务功能,带动了政民互动和政府服务在移动端的应用与延伸,进一步提高政府为民服务的质量。

协同拓展,服务功能更活。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中心大力拓展“上海长宁”客户端的服务平台,助推下沉式为民服务。与区文明办合作开设的“长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集学习宣传、移动展示、资源聚集、供需对接、工作管理等“六合一”的功能,实现了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与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区人大、区政协部门联合打造的“学习园地”,设立了“四史”学习、“人大代表学习”“政协委员学习”“公务员学习”四个板块,搭建了在线学习的掌上平台。此外,中心加强与区域各部门协同合作,借助“上海女子半马”“虹桥文化之秋”“五五购物节”等区域品牌活动,发挥融媒优势,开展连线直播、留言征集、演出预约、积分兑换等线上线下的推广,以平台赋能服务,扩大服务的深度、广度、活跃度,也将群众需要的服务送到他们的身边。

释放人才动力,让采编队伍“灵活”起来

在媒体融合之初,为解决传播重复、内容同质、采编力量分散等问题,长宁区融媒体中心将原来的报纸、电视和新媒体记者编辑,统一转型为“全媒体记者”和“全媒体编辑”,建立“采编分离、一岗多能、联动互助”融媒团队。前端采访部设置三个相当于“小小融媒体中心”的全媒体采访组,配备数名具有文字、短视频和新媒体采编技能的记者,承担全媒体平台上所有新闻产品的采访和“高完成度”的制作。后端的编辑部则负责七大平台发布的内容分发和总合成,实现融媒体的指挥调度、重大选题策划、采访力量和稿件资源等方面的统筹指挥。

从“相加”到“相融”,从“融合”到“融活”,长宁区融媒体中心在两次蜕变中不断探索、不断发展。未来将继续守正创新,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传递长宁声音,讲好长宁故事,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原标题:上海市长宁区融媒体中心:两次蜕变,与“融”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