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底到2020年底,甘肃省5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十四五”开局之年,甘肃织牢织密防返贫网络、精准聚焦困难群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稳得住、成效可持续。
落实帮扶措施,确保不返贫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曾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
寒冬时节,白雪皑皑。在东乡县唐汪镇马巷村,村民马万宝有说有笑。2019年,务工收入不稳定的马万宝还在为收入发愁。驻村干部在走访中了解到他家存在返贫风险,经评估,马万宝家被列入了脱贫检测户。
“村上给我家里申请了三类低保,今年新发展的产业——牛奶玉米我也试种了,收入1700多块钱;我到天水务工一个月能赚5500多元,前两天又让我去参加培训呢!”马万宝说。
在东乡县乡村振兴局,围绕全县6.38万农户家庭人口涉及“两不愁三保障”等方面情况建立的户情台账大数据系统正实时运转。今年5月,系统将各个乡镇通过摸排采集到的疑似教育不达标户数据推送给东乡县教育局,县教育局迅速启动摸排核查程序,很快上报了核查结果。
“在实际走访中,我们实时监测每一个农户家庭的实际情况,先将疑似数据全部搜集上报汇集、分析推送,再由相关部门一一进行筛查比对,确保不漏一人。”东乡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尚学智说。今年以来,全县共新识别认定易返贫致贫户600户3057人,落实帮扶措施993项。
东乡县防返贫监测机制是甘肃织牢织密防返贫监测网络的一个缩影。截至10月底,全省共有监测对象10.2万户41.4万人,全部有针对性地落实帮扶措施,超过78%的监测对象落实了两项以上帮扶措施,已有8.3万户标注消除风险。
聚焦困难群体,温暖百姓心
东乡县龙泉镇何汪村的日间照料中心门前,几位老人围坐一圈,边聊天边晒太阳。“我们在这里能读书看报聊天,中午还可以在这里睡觉。子女不在身边,我们也不孤独。”67岁的马占龙老人很是满足。
今年6月,村里的日间照料中心运转起来了,老人们都可以来,特别是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接下来我们还准备提供饭食,价格比市场价低20%。”东乡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
在靖远县三滩镇银滩村,留守妇女陈小翻每周都要带两个孩子去村里的儿童服务站上课。丈夫平时不在身边,自己还要打工赚钱,村里的儿童服务站给了她很大帮助。“孩子们放学了有老师辅导作业,教着做手工。周末去服务站,志愿者老师们给娃娃辅导语文、数学等科目。”陈小翻说。
截至今年11月底,甘肃全省共摸排出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共计449863人,通过生活照料、上门办实事、送生活物资、技能培训等帮办实事近13万件。
用好“比学赶超”,增收后劲足
今年以来,甘肃开展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旨在比出给群众增收的好思路、乡村产业振兴的好路子,带着群众稳定增收。
今年9月,靖远县东湾镇瓜园村和杨柳村的“高手过招”,让瓜园村党支部书记党兆丰印象深刻。
“你们村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是什么?”面对东湾镇党委书记张全璟抛来的问题,党兆丰和杨柳村党总支书记李康早有准备,分别作答。
“我们村将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产业上进行水稻集约化种植,提高水稻品质;同时大力打造稻香村瓜园富硒大米等品牌,增加群众收入……”党兆丰说。
“我们村的日光温室已初具规模,鼓励老百姓发展两茬轮作,种一些价值高、有特色的品种,实现种植结构多元化……”李康说。
经过必答、抢答、评委打分、群众评议,瓜园村以微弱优势胜出。此举并非为比而比,所有干部的陈述,都是他们在实际中已经做或者是将要做的事儿。今年,瓜园村接待游客8万人次,村里试种的300亩富硒水稻已全部预售出去,售价比过去提高了一倍。
脱贫不脱政策、不脱帮扶。当前甘肃省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在教育、医疗、饮水、住房方面开展动态监测帮扶,实行动态清零,已脱贫人口大病救治覆盖率、“慢病”救治管理率分别达到99.94%和99.95%,148户动态新增危房全部改造完成。(记者董洪亮 银燕)
原标题:织密监测网络 促进稳定增收——甘肃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稳得住、成效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