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四届全球水产养殖大会相关情况。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江开勇、上海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王宏舟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刘均勇主持发布会。
刘新中介绍,我国是水产养殖第一大国,应联合国粮农组织邀请,经国务院批准,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亚太区域水产养殖中心网于今年9月22日至25日在上海举办第四届全球水产养殖大会。大会以“面向食物供给和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为主题,是新千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主办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性渔业会议,也是全方位展现全球水产养殖成果和中国水产养殖发展经验、共商今后全球水产养殖发展大计的重要平台。
精心筹备,大会预期成果丰富
全球水产养殖大会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每十年举办一次,此次会议是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刘新中介绍,目前,报名参加本次大会的共有2700余人,线上参会2200余人,来自120个国家、地区和经济体及有关国际和区域组织,现场参会控制在500人以内。
这是全球水产养殖界的一次盛会,筹备工作正在顺利推进。江开勇表示,一方面重点体现全球的参与,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中方的作用,保证中方专家的充分参与,为大会各项成果的形成贡献中方力量。同时,组织制作了“中国水产养殖发展成就”宣传片和水产养殖成果展,传播水产养殖中的中国声音,凝练世界水产养殖中的中国经验,挖掘与会专家的典型事例,报道中国水产养殖领域的重大突破和代表人物的突出贡献,为大会的召开提前预热。此外,农业农村部还组织成立了大会中方组委会,加强与国际组委会和技术委员会的沟通协调,统筹做好大会的现场安排、疫情防控和安全保障。上海海洋大学还专门招募了志愿者师生230余人参与大会现场各项保障工作。
刘新中介绍,这次大会预期将会呈现很多成果,突出的有两项:一是发布促进全球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上海宣言》。《上海宣言》将全面响应联合国202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等发展目标,系统回答水产养殖如何为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水产养殖在未来十年走向如何,如何才能做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等关键性问题。二是发布关于促进南南和三方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合作的倡议。南南和三方合作被认为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有效机制。2019年9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手拉手”倡议,促成捐助方和受援方结对子,以支持最不发达内陆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受粮食危机影响国家的发展,倡议由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提出。
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中国已经为5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2000多名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2010年以来,中国先后派出了近200名专家赴40多个国家和地区担任水产养殖的技术顾问,指导当地水产养殖技术发展。“去年来,中国深度参与水产养殖南南和三方合作,为消除全球的贫困和饥饿,提供优质动物蛋白,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江开勇表示。
“以养为主”,我国水产养殖成效显著
水产养殖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食品生产领域之一,不但为全球人类提供大量的优质蛋白质,而且在降低水生生物资源的利用强度、消除贫困、促进增收、繁荣经济等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刘新中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1985年,中国明确提出了渔业发展“以养为主”的方针,由此拉开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序幕,彻底改变了中国渔业产业发展格局,短短几年解决了中国人吃鱼难的问题。
1988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首次超过了捕捞产量。1989年,中国水产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此后30多年中,始终保持着以养为主的生产格局。2020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549万吨,养殖产品占比达到了79.8%。中国养殖水产品占世界水产品养殖总产量的60%以上。
中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不但改善了中国人民的食物营养结构,繁荣了农村经济,也为保障食物安全、减少贫困人口、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保证食物供给。2020年,中国水产养殖种类达到300种以上,养殖水产品人均年有量37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据专家测算,中国国民的动物蛋白消费约1/4来源于养殖水产品。而且,正在持续增长。二是助力脱贫攻坚、脱贫增收。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已成为一些农村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和农渔民收入的来源,特别是在广大老少边穷地区。三是养护生态环境。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依靠捕捞天然水产品的历史,极大缓解了天然渔业资源保护利用的压力,国内海洋捕捞产量已由2011年的1241.94万吨控制到2020年的947.41万吨。另外,水产养殖还推动形成了渔业的碳汇。
刘新中表示,我国举办全球水产养殖大会,有助于展示我国水产养殖业在保障食物供给、消除饥饿贫困、促进经济发展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分享成功经验、成熟模式和先进技术,体现负责任大国形象;有助于我国专家学者参与国际交流,了解全球水产养殖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为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有助于深化水产养殖的南南和三方务实合作,携手推进后疫情时期全球水产养殖业发展迈向更高的水平。
绿色发展,推动我国由水产养殖业大国向水产养殖业强国转变
有史以来,人类索取水产品主要从自然江河湖海、从自然资源获得。刘新中介绍,中国政府作为负责任的政府,充分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不可能完全满足包括中国在内的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就在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指引下,走出了一条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刘新中表示,中国养殖业的发展,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中国在养殖领域孕育了一大批水产养殖方面的科学家。王宏舟介绍,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学科是首批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学科,水产养殖是学校的特色和特长。学校从新中国成立后,和前苏联、日本等国家都开展水产的科技合作。近两年,学校还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传授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促进水产养殖的国际减贫,还为东盟等20多个国家培养各类水产科技人才。
“很多发展中国家、甚至不发达国家,包括非洲,他们发展水产养殖业的愿望非常强烈,很多时候受制于没有技术,而中国的渔业走在前面,就要给他提供苗种,提供技术。”刘新中说。
如今,中国水产养殖发展模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渔业工作者通过技术模式集成组装、新型技术模式熟化提升,传统技术模式升级改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措施,打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化水产养殖新模式,创新集成了循环水养殖、深远海网箱养殖、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鱼菜共生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养殖尾水综合处理、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等一批生态健康养殖的新技术新模式,形成了像查干湖、千岛湖净水鱼、大水面增殖渔业、福建的鲤鱼溪,塞上河套的休闲渔业,甘肃景泰、山东东营的盐碱水绿色渔业、湖北潜江、云南哈尼稻渔综合种养一批生态绿色融合发展的渔业发展模式。
刘新中介绍,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加快构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推动我国由水产养殖业大国向水产养殖业强国转变。一是加强科学布局,加快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优化养殖生产布局,积极拓展养殖空间。二是转变养殖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提高养殖设施和装备水平,完善养殖生产经营体系。三是改善养殖环境,推进养殖尾水治理,加强养殖废弃物治理,发挥水产养殖生态修复功能。四是强化生产监督,推进水产种业振兴,加快疫病防控,强化投入品监管和质量安全监管。五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原标题:第四届全球水产养殖大会9月22日在上海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