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门高店村: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

近日,江苏海门市海门街道高店村党总支书记汤翠菊将村党总支纪念建党99周年活动制作成微视频,发送至流动党员群,与大家一起分享,视频一发出,流动党员们纷纷点赞。

海门街道高店村流动党员较多,有28人,占全部党员的三分之一。汤翠菊说,这些外出的流动党员大多数是村里的致富能人,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高店村党总支创新流动党员管理,实施“南燕归巢”管理模式,以“五线一体”服务为抓手,牢牢拽紧关爱线、服务线、党性线、制度线和情怀线这五根“风筝”线,使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使他们的党员先锋作用得以发挥。

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

流动党员常年不在家,分散在全国各地,如何让他们参与党组织生活,了解家乡发展情况?海门街道高店村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首先全面摸排流动党员信息,形成流动党员管理信息库,做到数量、去向、思想、职业“四分明”。创建了“南燕归巢”流动党员微信群,通过“微”平台,为流动党员参加学习、开展组织生活提供便利,鼓励他们参加异地党组织活动。支部流动党员陈杨在南京工作,他主动联系所在的社区党组织,积极参与组织活动,并将活动照片、活动感想及时发到流动党员微信群,与其他党员分享心得。

不少流动党员在大城市工作,见多识广,该村利用流动党员微信群,让他们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党员朱裕祥常年在外,每年回家,他都主动参加支部活动,积极建言献策。高店村采纳了他关于违章搭建要从源头治理的建议,采取举措整治环境,现已连续多年无违章搭建、无污染养殖。去年春节回来,朱裕祥在参加组织生活时说:“我深刻体会到组织的温暖,现在村支部工作到位,组织生活丰富,让我这个多年的流动党员深受感动。我将积极配合村支部做好各项工作,在外严格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搭建“燕归巢”志愿服务平台

流动党员身在异乡却心系故土,高店村党总支根据流动党员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搭建“燕归巢”志愿服务平台,实施“能人定向服务”,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参与接访日、“四海一家亲”合唱队、垃圾分类环保卫士、美丽乡村创建等活动,为流动党员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也为高店村招商引资、筑桥修路、精准扶贫等工作带来新的活力。同时,定期组织“新春茶话会”“返乡创业大会”,搭建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做好“订制大巴”等服务品牌,创建流动党员返乡绿色通道。

流动党员黄战宏是在外建筑能人,作为支委会成员,他资助村里修路,连续6年慰问村里80岁以上老人。为了让村里的富余劳动力成功就业,他先后介绍了上百名青壮劳动力到工地打工。17组的施宏以种田为生,家境较为贫困,黄战宏获悉后把他带到了自己的工地,目前施宏工作稳定,年收入达8万元。村里要成立慈善基金会,需筹集10万元基金,村党总支在微信群里发出信息后,仅一个小时,流动党员就捐款10万元。

组建流动党员应急关爱小组

流动党员漂泊在外,照顾家里人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高店村专门成立了流动党员应急关爱小组,定期探望流动党员家属,实行党员家属重病必访、党员家庭重大变故必访、党员家属生活困难必访的“三访”制度。组建流动党员家庭志愿者服务队伍,为流动党员家庭做好助耕、家庭照料等。高店村的举措让在外党员找到了“家”,找到了归属感。

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店村关爱小组和志愿者逐一走访流动党员家庭,宣传抗疫知识,帮助提供抗疫物资等。6组的流动党员蔡峥浩是位建筑能人,抗疫期间,村关爱小组上门给他父母送口罩,叮嘱防疫事项,令蔡峥浩十分感动:“村干部这么忙,还不忘上门关照我父母。”他主动向高店村捐资1万多元。



原标题:江苏海门高店村: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