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凌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镇遭受暴雨袭击,马卧泥村24小时降雨124.5毫米。初步统计,全村停电停水断网,通组道路全部损毁,农作物受灾1800余亩,13户村民房屋严重损毁,转移、疏散村民17户33人。面对特大灾情,马卧泥村党支部不等不靠,充分发挥支部是堡垒、党员是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党员抢险救灾突击队,深入一线,冲锋在前,让党旗在抢险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危房拆了,老人放心了
马卧泥村8组黄祥菊老人所居住的老房前不久部分垮塌,重建的新房刚刚搭好了基脚,两位老人就在老房边上搭了个窝棚临时居住。6月17日凌晨暴雨侵袭,马卧泥村党支部书记郑小群第一个就想起了黄祥菊,“四面漏风的窝棚怎么经得起狂风暴雨?”
早上8点,郑小群和雾渡河镇纪委书记张辉一同来到黄祥菊家中探望,只见窝棚里的黄泥水已有10厘米深,山上积水不断涌下来,土房子摇摇欲坠。
“必须马上撤离,这里绝对不能再住了!”张辉要求。
郑小群牵着二老就往山下的邻居家走,张辉则把老人家中最值钱的三轮车骑下了山,让老人放心,同时安排村干部专人对老人包保负责。
雨停了,在邻居家住了2天后,两位老人又偷偷摸回了自家窝棚。得知这一消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一同商议,“暂住邻居家确实解决不了问题,我们必须给老人一个可靠的临时住所,让老人彻底放心。”
6月20日,马卧泥村党支部将主题党日活动开在了黄祥菊家中,20多名党员齐上阵,在老人的新房旁搭建起临时救灾帐篷,同时将老房子里的物件全部搬进新的住所。伴随着挖机的轰鸣声,老人的危房被推倒了。鲜红的党旗在一旁迎风飘扬,老人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看到飘扬的党旗和你们身上的党员徽章,我心里就踏实。”黄祥菊紧握着郑小群的双手说。
险路断了,隐患消除了
“郑书记,龚魁民家门口的道路被雨水全部掏空了,只剩下一层薄薄的水泥板了。”17日早上6时,支部委员毛德胜给郑小群报告紧急情况。
“马上把这条路封锁了,你就在一旁守着,严禁来往通行。”
毛德胜立即拉来警戒线,同时将农户的木料横在马路中央,将道路堵塞。
这条道路是全村的交通主干道,一旦封锁,全村的道路基本半瘫痪。部分来往的车辆想强行冲岗,和毛德胜起了争执。“我的车很轻,从边上走,开慢点不会有问题的”“我自己的命我心里有数,就让我过去吧”“不要你负责,我自己对自己负责”……毛德胜不为所动,硬是将来往车辆拦了回去。
“靠人这样守下去也不是办法,必须让往来车辆‘死’了这条心。”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商量着想把这层水泥板彻底拆除,于是电话请示雾渡河镇党委书记吴开元。
“必须拆!马上拆!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宁可老百姓骂,不愿老百姓哭。”吴开元得知情况后果断要求。
18日一大早,挖机开来了,两下子就将水泥板给拆除掉了,同时村里安排了一辆货车横在路中央,将道路封闭,隐患彻底消除了。乡镇公路部门正在进行道路损毁核查,将尽快进行抢修,尽早恢复道路通行。
物资来了,人员安全了
东山寺是马卧泥村的一处地质灾害点,现居住有村民13户24人。暴雨来临,地灾点的风险很大。
“不能看天吃饭赌运气,地灾点的所有村民必须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来。”17日的早上,顶着大雨,24位村民撤离到就近的村民家避灾,郑小群则安排副书记周月刚24小时负责地灾点村民的安全。连续2天时间,57岁的周月刚和撤离的村民们在一起同吃同住,确保村民们情绪稳定。
雨停了,村民们喊着要回家,暂居他人家中毕竟不如自家方便。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集体研判:“暴雨侵袭下地灾点不安全,雨后暴晒,更易发生次生灾害。地灾点必须在灾后观察一个星期,确保安全稳定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允许村民们回家。”
长期暂住不是办法,一定要让村民能安心住下来。报请雾渡河镇政府后,镇长罗凌在全镇受灾、物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请夷陵区民政局紧急调拨帐篷等救灾装备15套,于6月19日运送到马卧泥。
物资有了,如何送到村民手中成了大问题。通往东山寺的道路两处被毁,摩托车都不能通行。等水退?“我们等得,转移的村民们等不得。”
“就算是背也要把物资背过去”,郑小群说。关键时候,党员抢险救灾突击队挺身而出,20多位党员采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在道路中断的地方肩挑背扛,将物资背过河,再用三轮车一趟趟来回运送。从下午3点开始,到晚上11点,24人居住的帐篷终于立了起来。
要想群众稳得住,光靠住下来还不成。6月20日,党员抢险救灾突击队又购置了米油等生活物资,送到安置点的村民手中,转移的群众这次真的安全了,也安心了。
这场暴雨,既是对马卧泥村党员干部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一次深刻的党性考验。全体党员干部在暴雨中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做群众最可靠的“贴心人”、最可信的“主心骨”,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了每一个受灾群众的心坎里。
原标题:湖北宜昌夷陵区:党旗在抢险救灾一线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