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人兮衡门之下、兰渚之滨[1],体貌质野[2],意象清真[3]。植丛菊兮千株,抚孤桐兮五弦[4]。朝咏“结庐”诗[5],暮诵“归来”篇[6]。盖慕陶靖节之为人也[7],遗世绝俗[8],自称为葛天氏民[9]。尔其傲睨江湖[10],逶迤冈阪[11]。倚秋旻而长啸[12],惊落叶之方短。藜杖纡徐其却立[13],芒屩逍遥其未返[14]。登西丘而左顾,陟东皋而右盼[15]。时宿留以延伫[16],忽南山之在眼。澹秋色兮将夕,思美人兮何极[17]!瞻孤云兮归来,与飞鸟兮俱息。慨岁华之迟暮[18],及草木之萧瑟。寄缅怀于太古[19],聊一感于山色。方其崭岩㟙崿[20],如斗如却[21];弛张廓翕,如拱如揖[22]。飘扬兮如骤,偃蹇兮如立[23]。倏敛藏兮既定[24],渺不知其所入。
\n\n
当予之始遇也,伥伥皇皇[25],心志交驰[26]。四顾彷徨,不暇走趋。俯仰之间,万景毕露。披襟一笑[27],倾盖如故[28]。神之既交,窅窅冥冥[29]。一尘不干[30],彼此忘形。太虚寥寥[31],何物非假?随所寓托,物无不可[32]。盖于是不知山之为山,我之为我也。
\n\n
夫物有化机[33],相为终始[34]。情感气应,谁之所使?出于自然,乃见真尔。锦彩之炫烂,适足以瞽吾之目[35];笙簧之聒杂,适足以聩吾之耳[36]。故达人之放浪[37],独钟情于山水[38]。而乐水者之动荡[39],又不如乐山者之静而止也。
\n\n
呜呼!南山之闲闲兮[40],繄我之乐不可以言传[41]。南山之默默兮,繄我之乐不可以意识[42]。彼逆旅之相遭[43],岂茫茫其求索!惟物我之无间,始忘情于声色。盍反观乎吾身[44]?决天地之充塞[45]。彼南山兮何事?仅乃胸中之一物。
\n\n
注释:
\n\n
[1]若有人兮:《楚辞·九歌·山鬼》有云“若有人兮山之阿。”衡门:用横木或竹条绑扎成的门。兰渚:生长兰草的沙洲。渚,水中小块陆地。 [2]体貌:体态容貌。质野:淳厚质朴。 [3]意象:神态;风度。 [4]孤桐:琴。因峄阳孤桐曾作制琴良材,故以孤桐名琴。 [5]“结庐”诗:指陶渊明《饮酒》诗之四,首二句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6]“归来”篇: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7]陶靖节:即陶渊明,私谥靖节。 [8]绝俗:与世隔绝。 [9]葛天氏:传说中我国远古时期的部落。其世不言而治,不化而行。 [10]傲睨:形容倨傲,蔑视一切。 [11]逶迤:从容自得的样子。冈阪:山坡。 [12]秋旻(mín):秋天。《尔雅·释天》:“秋为旻天。” [13]藜杖:藜茎所作之手杖。 [14]芒屩(jué):草鞋。 [15]陟(zhì):升,登。皋:近水边的高地。 [16]宿留:停留。延伫:长时间地站立。 [17]美人:古代诗文中常以美人喻贤能或有才华的人。 [18]岁华:岁月。迟暮:年老。 [19]缅怀:怀想以往的事情。太古:上古。 [20]崭岩:山高而险峻的样子。㟙(zé)崿(è):山崖高峻。 [21]斗:角斗。却:止而不进。 [22]廓翕(xī):开合。 [23]骤:马奔驰。偃(yǎn)蹇(jiǎn):高耸。 [24]敛藏:隐藏。 [25]伥(chāng)伥:迷惑不知所措。皇皇:同“惶惶”,紧张恐惧的样子。 [26]心志交驰:心神不安。 [27]披襟:敞开衣襟。指心情放松。 [28]倾盖如故:指初次交往便关系融洽,如老友相见。倾盖,行车相遇,并车对语,致使车盖相倾。盖,车盖。 [29]窅(yǎo)窅冥冥:深远隐晦的样子。 [30]一尘不干(gān):即一尘不染,形容清净纯洁。干,犯。 [31]太虚:指天、天空。寥寥:空旷。 [32]随所寓托:意谓随心意而寄予。物无不可:意谓任何事物都可寄托。 [33]化机:变化的原由。 [34]相为终始:互为始终。 [35]炫烂:光彩夺目。这里代指器物。瞽(gǔ):盲人。此处作使动用法。 [36]笙簧:指管乐器。这里代指音乐。聒杂:嘈杂的喧扰。聩(kuì):耳聋。亦使动用法。 [37]达人:达观之人,即心胸旷达之人。放浪:放纵不受约束。 [38]钟情:情爱专注。 [39]乐(yào):喜爱。 [40]闲闲:从容自得貌。 [41]繄(yī):语助词。 [42]意:意念。识:记述。 [43]逆旅:旅馆。遭:遇。 [44]盍(hé):何不。 [45]决:排除壅塞,疏通水道。充塞:堵塞。
\n\n
赏析:
\n\n
这是一篇抒情小赋,作者塑造了一个遗世独立、寄情山水、不与世浮沉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作者向往隐居生活的高洁情怀。赋的题目取自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饮酒》),也是全赋的主脑与基调。第一段主要以陶渊明的形象和志趣为中心,热情赞美其“遗世绝俗”的精神品格,表达了作者向往隐逸生活、超脱现实的思想。第二段写作者对高士的崇敬之情。第三段和第四两段用道家的思想来表现作者的高情逸致,表现了对尘世生活的厌倦之情。“锦彩之炫烂,适足以瞽吾之目;笙簧之聒杂,适足以聩吾之耳。”这正是老子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的厌弃感官享受的思想,而作者追求寄情山水的高洁情怀,正是孔子所谓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乐才是人生真乐。
\n\n
明代中期,李东阳身处高位,多次被卷入政治斗争之中,“高处不胜寒”,他的思想也充满苦闷和抑郁。然而这只是作者为了排解心中的块垒而作,他并不愿真的抛弃高宦厚禄远游隐遁,故作者说南山“仅乃胸中之一物”。就像宋代的太平宰相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的闲愁,虽身居高位,却身为形役,于是作高蹈隐逸之思。全篇词句流利,音调和谐,意境优美,读之令人神往。特别是对南山之景与隐士之高情逸致的描写,尤为成功。
\n\n
(冉耀斌)
\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