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平摊掌心向上抬起是手语“起来”的意思,双臂平行掌心向下,以肘部为圆心向左前方摆动为手语“前进”……近日,在江苏省江阴市特殊教育中心校的升旗仪式上,听障学生在大队辅导员浦志萍的引领下,一边大声唱着国歌,一边整齐有力地同步打着手语。
变抽象为直观
今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正式实施,其中有不少帮助听障儿童更好地理解国歌的“小秘密”。
江阴市特殊教育中心校副校长张蓉芬介绍,新的手语版国歌于2018年9月开始试行并推广,当年学校就对手语打法进行了调整,“学生在学习国歌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国歌的意义,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激发了爱国热情。”
“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国歌时,更多的是记动作,而高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国歌所表达的情感了,打着手语‘唱’国歌时也会更严肃、更有力度。”江阴市特殊教育中心校大队辅导员浦志萍说。
重视手语“普通话”和英语
江阴市特殊教育中心校在教学中推广国家通用手语。和口语一样,手语也有“普通话”和“方言”之分。目前,我国通用的手语类型是中国标准手语,也叫中国手语,相当于手语中的“普通话”。
在学好手语“普通话”的同时,听障儿童还会接受英语教育。不少听障儿童也会和普通孩子一样,读高中、参加高考、进入高等院校接受教育。所以,英语作为高考必考科目,成了江阴市特殊教育中心校文化课的重点教学科目之一。
通过积极地学习和使用通用手语、英语,听障儿童的语言、交际、智力和情感发展水平逐步接近同龄普通儿童,听障儿童也能借此更好地实现与社会的沟通,走出社交“孤岛”。
原标题:江苏江阴:学生用手语“唱响”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