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大余:乡土教材进课堂 活用地方特色人文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张九龄开凿梅关古驿道,周敦颐在此孕育理学,苏轼盛赞“南安之学甲于江西”,王阳明星落青龙铺,还有“梅花诗国”“牡丹亭故乡”“世界钨都”等众多美誉。

这些地方人文历史为大余中小学校的思政课注入了源头活水和深厚力量,成为丰富思政课内容、提升思政教育实效的“法宝”。

乡土教材进课堂,活用地方特色人文

大余县立足于本地底蕴厚重的人文财富,组织编辑出版了地方史上第一套乡土教材《多彩南安 幸福大余》,并进入课堂教学,旨在进一步丰富思政课建设的文化载体,增强青少年儿童的地方文化认同感,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怀。

教材全套四册,贯穿幼儿园、小学低段、小学高段和初中四个学段,从“秀美大余”“古韵大余”“红色大余”“文明大余”四个篇章,将大余各色“文化盛景”有机串联,真正实现了在弘扬和传承家乡传统文化这一思政教材上的“一体化”。

教材的编写始终围绕当地独有人文资源这条主线,并坚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以“幼儿园重在直观认知,小学重在潜移默化,初中重在精神熏陶”的纵深目标,完善各学段从内容到编排的有效衔接。

开展情境教学,撬动知行转化的杠杆

大余县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活用身边教材,开展了仪式感和价值感同在的思政教育活动,并逐渐形成“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的格局。

在池江镇兰溪村陈毅旧居前,兰溪小学师生开展诵读陈毅诗词、讲陈毅故事活动;在王阳明落星亭旁,青龙中学师生诵读王阳明家训、吟《咏良知》、讲阳明故事、临摹阳明书法;在青龙镇元龙畲族村,青龙小学师生一道讲述和感受名人名家或大余乡贤的家风故事;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组织的红色研学,足迹遍布韶山、井冈山、古田、兴国、于都、瑞金等革命圣地。

此类情境思政课堂一改传统说教式的固定模式,将课堂搬进社区、搬进人文景点、搬进教育基地,将人文历史、红色文化探寻与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追寻历史记忆、聆听红色故事,感悟先辈精神,打通理想信念教育“最后一公里”。



原标题:江西大余:乡土教材进课堂 活用地方特色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