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科技和艺术结合在一起,是从未接触过的形式,特别是你的心跳能够通过水波纹展示出来,感觉特别真实。”这是青岛市民李女士对《超视角》科技+艺术展的观后评价。
如今,在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市南区委书记赵燕表示,从数字文创到城区数字化管理,市南区积极聚焦增强城市活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大力发展科技服务、数字经济等“四新”经济,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推动数字化助力该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科技+”赋能文旅新业态
从10月27日开始至记者发稿时,海天·云上艺术中心《超视角》科技+艺术展让观众走近作品,从万物互联视角看生态未来,从数字科技视角看文化未来,从混合现实视角看城市未来。
不只如此,在青岛北服产业园举行的《你,我的缪斯》全球光影沉浸式艺术展览,通过最先进数字技术将梵高、克林姆特、马蒂斯3位艺术家的巅峰巨作进行了重新阐述,以裸眼3D演绎艺术家的绘画笔触,全场4K影像与大师作品交织互动。
“数字技术已经进入百姓的生活中,沉浸式的数字影像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在未来或许也能够植根于更多产业,带来更多可能。”青岛逸格美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昕颇有信心。
市南区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打造数字文创,探索智慧景区路径,以智能机器人为文旅景区提质升级,以科技赋能文旅产业,打造文明典范城市标杆。市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王宏表示,该区积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赋能传统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模式,是壮大文旅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走进栈桥景区,但见类人型机器人“优友”凭借呆萌的外表、可爱的童音吸引市民游客驻足围观。这位栈桥景区志愿者服务站的机器人肢体灵巧,拥有高达22个高自由度运动关节,可以完成抬头、转头、握手、行走等拟人化肢体动作,也可以唱歌、跳舞、摇摆,活灵活现。它逗趣幽默的表达,也让游客在提问时获得了更新鲜、有趣的体验感。
和“优友”一同上岗的,还有无人驾驶清扫车“蜗小白”。“蜗小白”具备环境感知、自动规划路径、障碍物识别等无人驾驶功能,能够自主在路面上完成清扫、洒水、垃圾收集等工作,真正实现零距离路沿清扫,避免二次扬尘污染,确保保洁质量,提高了景区环境保障精细化和智能化程度。
数字化助力消费升级
位于市南区浮山湾商圈的银座商城“双十一”活动正在火爆进行。这是市南区以数字化助力消费升级的一个实例。今年以来,市南区组织开展品牌直播、VR云逛街等新型消费活动,加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进一步丰富了消费场景,提升了顾客的消费体验。
“与传统经济相比,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赋予生产要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新的内涵和活力。”该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使企业能够借助互联网广泛的数字连接能力打破时空局限,将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更广泛的用户和消费者,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助力消费升级。
探索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通过这个防控云平台,随访人员有没有去做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等信息可以即时传递回来,既提高了疫情防控的效率,也让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市南区金门路街道公共安全办公室工作人员邢海冰指着电脑上的智慧防控平台说。
数字化城市管理也为疫情防控卫生防疫带来了诸多便利。围绕疫情重点地区来青岛人员随访、居家健康管理、全员核酸检测登记等防控重点工作,市南区梳理工作流程,建设了智慧防控平台,助推疫情防控工作“快、精、准”。
“智慧安防社(小)区建设列为2021年度市南区为民办实事项目,我们计划2021年底前在全区建成1075个智慧安防社(小)区,实现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全覆盖。目前,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正在按批次接入市局感知平台。”市南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高科技与社区治理等应用场景深度融合,实现更加安全和便捷的社区安全防治模式,大大提升了社区治理效果。
在市南区颐中高山小区,车牌识别、人脸识别、周界侵犯侦测、高空抛物侦测、一键视频呼叫、音频识别报警、消防安全报警等智能化系统正在正常应用中。松立集团品牌推广部总监崔道安介绍,这个智能系统对社区人、事、地、物、情信息进行智能化采集、大数据融合分析,为基层社区综合治理提供数字化、可视化、平台化支持,打造平安社区、便捷社区和智慧社区。
记者获悉,市南区积极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和发展,已建成视频监控全部接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全区已累计投入近3.5亿元,共建设高清视频监控点位4019路、高点视频监控27路、治安卡口35处、人脸识别282路、车牌识别169路。(记者王健高 通讯员秦雪莹 赵曼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