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探索“乌兰牧骑+”流动文明实践新模式

2018年11月,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被列为自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地区,2019年12月被列为全国试点。作为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地,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队员的回信时刻激励着全旗人民,在总书记的指引下,苏尼特右旗积极探索“乌兰牧骑+”模式,让文明实践进草原入牧户,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启新的篇章。

盘活资源 搭建实践舞台

利用旗、苏木镇、嘎查村、党员中心户(文化特色牧户)四级单元,努力打造融合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平台,解决牧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服务群众“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一是加强基础建设,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旗、苏木镇、嘎查村三级党组织“一把手”工程,与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紧密衔接。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专项推进方案,严格按照有组织架构、有学习阵地、有工作队伍、有实践活动、有规章制度、有工作记录、有经费保障的“七有”标准,建立1个旗文明实践中心、7个苏木镇文明实践所、41个文明实践站、21个党员中心户文明实践点,形成四级工作体系,逐步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全覆盖。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盘活现有教育活动阵地和在线学习软件等各类线上线下资源,统筹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体育健身、媒体服务等六大服务平台259个子平台,统一由旗文明实践中心调配使用,因地制宜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提高平台使用效率,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400余场次,常态化为牧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整合服务资源,打造“四线五圈” 汇聚文明实践成效,“四线”即东、西、南、北四条线分别呈现基层文旅融合助推牧民增收、边境农牧民守边固边、军警民融合发展、互联网手段弘扬苏尼特文化。“五圈”即文体、教育、教育基地、产业引领、便民服务圈。以旗新时文明实践中心为支撑,整合乌兰牧骑广场、健康主题广场、普法文化长廊以及乌兰牧骑、业余乌兰牧骑、文联各协会、文体各协会、非遗传承人等资源,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文体服务项目;以旗教育文化服务平台为基础,整合17所中小学、幼儿园各类资源,建立烛光志愿服务分队,服务学生、服务家长;以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乌兰牧骑成就展厅为中心,整合旗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禁毒教育基地、护路联防教育基地、消防安全科普教育基地、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精准扶贫大数据中心开展综合教育志愿服务;以全旗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基础,整合旗电子商务中心,绒毛产业发展协会,民族服饰、奇石、骨雕协会,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等资源,进行产业引领服务;以旗政务服务中心为平台,整合各社区便民服务资源、工青妇群团组织等各类服务资源,开展便民服务活动,让文明实践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共创美好家园的有效手段,推动农牧民参与和共享文明实践,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洗礼,得到教育。三是开展志愿服务,将弘扬乌兰牧骑精神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紧密衔接,以草原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队为引领,由新时代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科普志愿服务队、法律志愿服务队、生态卫士志愿服务队、全民健康志愿服务队、健身体育志愿服务队、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烛光志愿服务队、爱心企业志愿服务队、民俗文化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者服务队这11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为支撑,利用苏木镇、嘎查村、党员中心户三级阵地资源,组建96支基层志愿服务队,形成“1+11+N”流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志愿者总数超过5500人。苏尼特右旗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在特殊时期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全旗193个基层党组织、1989名党员纷纷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到“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志愿服务”。

创新模式 致力服务群众

为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把志愿服务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里,结合本地实际,利用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建立与群众沟通对接机制,运用“有用、有效”的文明实践形式,传所缺、学所需、教所好,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扎根牧区。一是丰富实践载体,综合利用各种文明实践队伍,把握基层群众思想特点和接受习惯,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乌兰牧骑+”项目、志愿服务进基层等活动,以讲堂或入户的方式,开展互动式、有特色、接地气的面对面宣讲交流,增强文明实践的实效性和感染力。组织实践员采取上门拜访、恳谈交流、心理疏导、居家整理、公益帮扶等方式,面对面、心连心协调家庭邻里关系,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孤残老人,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情感心理等困难和问题,引导形成邻里互助、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社会风尚。二是开展流动服务,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覆盖在舞台上和草原上,志愿服务团队围绕群众需求,深入开展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广泛了解牧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分门别类进行梳理,全部纳入新建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库,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实现了群众“点餐”、志愿服务队“送餐”。活动开展以来,整理汇总群众需求500余条,累计深入基层开展惠民服务300余次,覆盖7个苏木镇、63个嘎查村,惠及群众15000余人。三是打造实践品牌,将乌兰牧骑建设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在开展流动演出的基础上,联动专业志愿服务队,打造“乌兰牧骑+理论政策宣传”“乌兰牧骑+乡风文明建设”“乌兰牧骑+科普宣传”“乌兰牧骑+普法宣传”“业余乌兰牧骑+小小乌兰牧骑”等文明实践项目,重点在政策宣讲、普法宣传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乌兰牧骑精神传帮带等方面开展服务,推动文明实践在基层落地生根,打造“乌兰牧骑+文明实践”品牌。以“乌兰牧骑+双拥共建+民族团结”为载体,联合朱日和综合训练基地,发挥部队人才技术优势,在医疗卫生、设施维修、捐资助学、生产生活帮扶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打造“相守朱日和,民族一家亲”文明实践品牌。截至目前,发放各类常用药品及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共计15万元,为140余户家庭开展入户服务。四是设立文明超市,将全面提升农牧民素质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紧密衔接,启动实施志愿服务奖励试点,引导和激励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制定实施《志愿者服务回馈激励办法》《新时代文明实践农牧户积分制管理办法》,依托基层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和“塔木沁商城”电商平台,在7个嘎查试点设立文明团结奖励流动超市,明确9大项40小项内容,对农牧民家庭遵守村规民约、参与志愿服务、环境保护、孝老敬亲、团结邻里等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按照一元一分的规则在电商平台换购日常生活用品,截至目前为715户常住农牧户发放积分兑换奖金42893元。初步将奖励超市打造成牧民群众互学互比互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舞台,推动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乡风,让文明有“分值”更有价值。

发挥优势 展现担当作为

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和当前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发挥乌兰牧骑优势,展现担当作为,“乌兰牧骑+”模式在各领域均起到积极作用。一是弘扬民族文化。精心打造乌兰牧骑民族文化品牌,弘扬民族精神和提升文化价值,为实施“乌兰牧骑+”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乌兰牧骑年均行程2万多公里,演出100余场次。赴北京、浙江、香港、澳门等国内20多个省市、地区和美国、日本、蒙古国、奥地利、布隆迪等国家演出,引领民族文化走出草原、走向世界。截至目前,累计完成蒙语木偶剧、舞台剧、小品等艺术创作3000多部,创作出《朱日和情》《蒙古马赞》《珍贵的信》等优秀作品。乌兰牧骑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全国最美奋斗者”“北疆楷模”等荣誉称号。“乌兰牧骑+”流动文明实践获得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创新案例。二是助力脱贫攻坚。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设计了一批以奶制品制作、传统毡艺技能培训为代表的“乌兰牧骑+”志愿服务项目,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技能培训60期,培训农牧民3018人次,进一步拓宽了贫困农牧户和进城农牧民就业渠道,为助力脱贫攻坚发挥积极作用。以文明实践中心为依托,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文明苏木镇、嘎查村典型选树活动,通过身边事影响身边人为脱贫攻坚提供精神动力。去年以来,累计评选出盟级身边好人14人、盟级最美家庭4户,盟级以上文明苏木镇、嘎查村共18个,旗级“十星家庭”456户。三是助力疫情防控。乌兰牧骑队员先后创作了《武汉,我来了》《爱的力量》《情寄白衣天使》等歌曲、好来宝、小品、短视频作品15部;全旗7个苏木镇业余乌兰牧骑和农牧民群众也纷纷加入到“文艺作战”的行列里,先后创作了诗词《战争与和平》、歌曲《医生是幸福的使者》、诗歌《爱的奉献与衷心的祝愿》等10余部作品;全旗各所学校的小小乌兰牧骑团队,还将疫情防控知识编成了绕口令、编在舞蹈里,通过视频学习等形式在每个家庭进行传播,营造守护健康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活动140余次,参与志愿者2000余人次,受益群众3万余人次,用“乌兰牧骑+”的力量融合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实现志愿服务的效益最大化,以符合当地实际的新需求,让志愿服务更具时代感和志愿性,深化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在特殊时期的作用。



原标题: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探索“乌兰牧骑+”流动文明实践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