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民族,困难和挑战越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在中华大地上,包括科技工作者和医护人员在内的很多国人用行动谱写着中华民族的力量,其中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女科技工作者,她们面对疫情,巾帼不让须眉,奋斗第一线,建功新时代。
在武汉抗击新型肺炎的前线,无数医护工作者不顾自身安危,与病毒拼死决战。还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女战士,她们虽然不是奋战在一线的守卫者,却是人类赖以坚守的阵地的建设者。不久前,她们以“争分夺秒”的速度打赢了一场战斗。她们的名字你或许不曾听说,但她们的功绩绝对惊天动地——12天交付武汉雷神山医院项目!她们以超凡的实力证明了中国女性的力量!
杨剑华,雷神山医院设计总指挥长、中南建筑设计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1月24日除夕夜,中南建筑设计院接到紧急任务,要将武汉军运会运动员餐厅改造为武汉第二所专门收治新型冠状肺炎患者的医院——雷神山医院!
当晚,一支项目骨干团队迅速成立,杨剑华挂帅,率领的40余精兵强将涵盖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造价……各个专业!
一声动员令下,大家从各自家中出发,克服交通阻断等诸多困难,前往工地,借着手机的光亮,摸黑勘察现场。
勘察一结束,杨剑华立刻带队连夜研究方案。第二天上午9时,设计方案初稿出炉!这是非常时期的中国速度——“雷霆般的速度”!
让我们再回顾一遍这个过程吧,
什么叫真正的“争分夺秒”——
1月24日21:00,踏勘现场;
1月25日13:30,向武汉市政府汇报方案;
1月26日21:00,武汉市卫健委专家认可方案;
1月27日10:30,国家卫健委专家高度肯定设计工作;
1月27日,战斗正式打响……
从1月24日晚上到1月27日早上,杨剑华率队不眠不休,连续奋战48小时,于1月27日上午9时交付全套设计图纸。当天上午11时,医院箱式板房首个模块开始施工!不管白天黑夜,杨剑华始终守在现场实地办公,没有一天休息,几乎每天都要忙到凌晨两点。她必须配合现场施工,做到精准对接、高效组织。
开工前,她感慨地说:“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们理当义不容辞,更何况我们身在武汉!必须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不辱使命。”完工后,她自豪地说:“针对新冠病毒的强传播性,这个项目在设计上是对小汤山模式的一次全方位的革新升级。”她说,最令她自豪和感动的是来自母校的支持,“刚接到任务特别忙,母校同济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主动在电话里、微信群里联系我,一起出主意。那一刻,深深感受到母校校名承载的精神——同舟共济!”
洪瑛,雷神山项目给排水总负责人、建筑综合设计院(BIM设计院)总工程师。
除夕夜,在接到召集令的第一时间,洪瑛毅然请战,当晚冒雨往返70公里踏勘现场。传染病医院对生活和医疗污水的处理标准更高、设计更严格,她全身心投入到污水和雨水排放处理方案研究中。由于车辆限行,为确保团队加班人员出行,她主动承担接送任务。
这个春节,她跟一年未见的儿子没吃过一顿饭,也没能探望家中80多岁的父母。她频繁往返项目现场、办公室、相关政府部门,心里牵挂的是尽快完成医院建设。她说:“这个项目很特殊,污水废水如何科学处理排放,在我们业内引起不小关注。”
那天,杨剑华总设计师发来一个微信截图,图中是同济大学环境工程范建伟教授和杨殿海教授团队提出的建议。“我马上问杨老师要电话号码,没想到还没等我找到号码,同济大学的老师给我打来了。”令她印象深刻的是,那时正是晚上,她的视力不太好,丈夫开车载着她去现场勘查。正在这时她接到老师电话,她觉得身上的力量又多了一分。
范建伟教授说:“知道是校友,马上就能联系上。雷神山医院的事大家都很关心,都想造好,他们都是很专业的,很棒!”
仇争艳,雷神山医院项目规划设计负责人、临时党支部委员、第一设计院第三建筑设计室主任。
仇争艳深知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特殊战“疫”,从除夕当晚到项目完工,她一直奋战在设计的最前线。因武汉封城、公交停运,又不想给组织增加麻烦,她只能独自骑着共享单车,在凌晨凛冽的寒风中往返。为了争分夺秒地完成任务,她日夜加班,每天只睡3—4个小时,一心只为尽快完成设计图,让患病的人们尽早住进医院,得到更好的治疗。
许玲 ,雷神山医院项目支持者之一、临时党支部支委、机电一所所长、所副总工程师
整个雷神山项目运作期间,许玲一刻不停地奔波在各专业组之间,负责项目协调沟通。因为这次任务太特殊了,太紧张了,为了保证进度,她即使在吃饭的时间,也在不停地忙碌。她说,自己苦一点、累一点没什么大不了,身为党员,就要做好一名党员应做的事。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有党员责无旁贷,唯有全力以赴,才能打赢这场攻坚战。
秦晓梅 ,雷神山医院项目负责人之一 、机电一所总工程师。
她负责机电组的项目方案,汇报接洽,赴施工现场沟通协调事宜。自临危受命的那一晚起,她便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要全力以赴保证医院设计质量,按时交付使用!大年初一晚上,她因加班太晚,直接睡在办公室,第二天继续投入紧张的项目设计工作中。
在她心里,雷神山医院不只是一个紧急建设项目,更是一束希望之光,能够穿透疫情的阴霾,照耀荆楚大地!
12天建成,7.99万平方米,1500张床位,这就是雷神山医院。
这就是她们与时间赛跑,付出无数心血,设计、建造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人类堡垒,这就是她们交上的满分答卷,一个已经顺利完成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向她们致敬!
为武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