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分别召开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主要数据成果发布会,通报了各自省区“三调”主要数据成果及成果应用等情况。
广西于2018年启动“三调”,先后投入调查人员3000多人,全面查清了自治区111个县(市、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建立了自治区、设区市、县三级国土调查数据库。其中,土地利用主要数据成果包括:耕地330.76万公顷、园地167.03万公顷、林地1609.53万公顷、草地27.62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7.99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5.23万公顷。同时查清了城乡各类用地状况、各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
广西三调办负责人介绍,2019年广西耕地面积比2009年减少25.3%,主因是两次调查对耕地的认定标准不一致,以及农业结构调整中占用耕地种果、种树等;城镇村用地增加21.92%,主因是城镇化建设及农村新建住房情况较多;林地增加11.62%,主因是生态自然恢复、经济林种植增加和实施退耕还林,表明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目前,广西“三调”成果已开始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耕地保护、生态红线评估调整、自然保护地优化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工作。
甘肃“三调”历时3年多,累计投入调查人员6000多人,全面查清了甘肃省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湿地等13个一级类、53个二级类的国土利用状况,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国土调查基础数据库。调查显示,2019年末甘肃省耕地7814.21万亩,高于国家下达的“十三五”末耕地保有量目标。其中,旱地占比71.98%,耕地总体质量不高。甘肃省林地11944.19万亩、草地21460.65万亩,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时分别增加2785.33万亩、138.59万亩,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较明显。甘肃省建设用地1471.01万亩,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时增加331.57万亩,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
甘肃省三调办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省将充分应用“三调”成果于生态文明建设中,进一步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进黄土高原、祁连山脉、河西走廊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在甘肃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