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这桃子还真让你成‘红人’了。”面对江苏启东吕四港镇范龙村党总支副书记王建彬的打趣,望着一只只黄桃挂满枝头,王超志的脸上满是笑容,“看着它们越长越好,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
让全家过上好日子
王超志的老家在安徽亳州。种植的110亩果园,是他从村里流转过来的。
外地人来启东种果园?见记者满脸疑惑,王超志笑着给出了答案。“因为穷,家里三只书包,三个大人都靠我们养。日子只能凑合着过。”没啥文化,十多年来,夫妻俩边打工边照看孩子。艰难的时候,两人共吃一份盒饭,吃不饱就再加一份米饭。让全家过上好日子,成了夫妻俩最大的追求。
2013年,王超志第一次来到吕四港镇范龙村,看到村民靠种植果树过上了好日子,他心动了。
种植果树,每年除虫季,王超志都要“吭哧吭哧”地背着喷雾机,人工喷洒农药。效率低不说,还要雇上好几个工人一起干。每人每天100元,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传统种植方式有一天也变了。去年,村里突然多了几台全自动喷雾机,开始推行农业机械化,鼓励村民搞机械化种植。同时,村里推广使用有机肥料,与全自动喷雾机搭配,达到的效果更好。
“以前我们喷药时间不统一,药的剂量也把握不准,病虫害防治效果不理想。现在既节省了劳动力,桃子的质量也提高了。”王超志算了一笔账:一亩桃林打农药要耗费3个人工,使用全自动喷雾机后,只需半个人工,可以减少250元的人工费支出。
最多一天摘400多斤
得益于气候以及培管技术,王超志家产出的黄桃皮薄、汁多、味甜,能吃到“太阳的味道”。但受制于所处的地理位置、销售渠道等因素,桃子的销路一直是他最头疼的问题。
“每到季末,我这心里就‘不消停’。”看到邻居把水果一筐筐往外卖,自家却“没动静”,王超志只能干着急。手里剩下的黄桃只能等着商贩来收去做罐头,每公斤价格只有1元左右。
王超志的担忧很快消失了。为确保所有农户都能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村委会在种苗、农机、农技、金融、保险、销售等环节,全方位提升服务。针对农户反映强烈的销售渠道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活动。
去年8月,范龙村举办了首届黄桃节。“起初我们是反对的,培管果树都忙昏了,哪里还有空搞招待?”王超志感慨道,“政府苦口婆心劝我们好好准备,当天就有10多家企业预订了6500公斤黄桃,现在大家都盼着举办黄桃节。”
“名气打响后,买桃的人就没断过。”王超志说,果园里的黄桃,施的是绿色有机肥,周边村民经常来买,甚至还有上海、浙江的客人专程驱车前来购买。王超志“红了”,他的手机号码成了订货热线,前来咨询黄桃的电话不断,“最多一天摘400多斤。”
打造诚信金口碑
能卖好价钱,除了桃子甜,王超志还有一个“法宝”,那就是诚实守信。
有人问,“你这桃子打农药吗?”一般可能会得到否定回答,王超志却实话实说:“一点农药都不打确实不行,对果子生长不利,我请教了专家,只在套袋前打一次,用的是比较安全的生物制剂。”他的实话实说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做生意就要讲诚信,这样才长久”。
王超志按照专家建议,按时给果树割草、施肥,补充营养。虽然身处农村,每天穿梭在果园里,但王超志时刻留心学习,不断更新培管技术。3月开始是病虫害防治、6月开始是疏果、7月开始是采摘……
“以前上肥料乱上,现在我们精准施肥,半年上一次。”王超志说,夏天在桃树上拉网能防鸟,冬天给桃树刷白灰消毒,这些过去老百姓没见过的新技术,着实有效。
懂得多了,王超志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不仅我要‘大红’,乡亲们也要‘大红’,咱不仅要培育出大黄桃,还要培育出红红火火的好日子。”尝到现代农业甜头的王超志,笑意都嵌进了皱纹里。
原标题:江苏启东王志超:果园“红人”的“致富密码”